
揭示旅游电商消费三大陷阱 权益保障存空白
摘 要:伴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足不出户,在电脑、手机前预订旅游出行产品。在线旅游预订方便快捷的背后,隐藏的诸多消费陷阱也随之浮出水面。
下单购买。“那时价钱已经不是410元了,而是800元整。”
据了解,有许多消费者在通过在线平台购买旅游、出行产品后,一旦权益受到侵害,便落到“投诉无门”“吃哑巴亏”的境地。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邱宝昌表示,如果旅游电商因为操作失误造成消费者损失,消费者可通过举证对电商进行投诉,要求其赔偿误工费。若电商涉及虚假宣传或故意欺诈消费者,则要承担刑事责任。
刘思敏认为,旅游法重点解决团队游客的问题,但是对在线旅游平台如何监管、散客的权益如何保障上还存在空白。“消费者一定要养成在旅游出行前签订合同的习惯,和合同‘多较真’,最大程度保护自身利益。”
相关新闻
- 旅游电商暗战“双十二” 消费者仍需货比三家(2013-12-12)
- 旅游电商造势“双12”(2013-12-10)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