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多地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遭遇的“奶荒”困境终于在近日得以缓解,牛奶供应趋于充足,牛奶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牛奶供应能力释放、节后牛奶需求量减少和“洋奶”进口量增加。近年来,我国奶价经历过多次大幅波动,“奶贱伤农、奶贵伤民”。要想走出这一困境,需要市场、协会、政府各就其位、各不越位,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发挥作用。
由市场去自发调节。政府的作用是当好规则制定者和监管者。”胡智胜说,政府应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者、消费者、乳制品企业等相关各方按照既定游戏规则办事,一旦发现违规者就要及时惩处。
田丙申认为,当前畜牧产业“两头弱,中间强”现象较为普遍,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较为散弱,乳制品企业较为强大,三者市场地位并不对等。下一步应进一步做大做强消费者协会和生产者协会,让他们与乳制品企业充分进行市场博弈进而形成合理价格。比如在“奶贱伤农”时,生产者协会可引导奶农缩小养殖规模,同时将奶农组织起来,“抱团”与乳制品企业进行议价,从而保护奶农利益。
还有专家认为,要进一步发挥保险机制在稳定价格和相关方利益中的作用。比如,可以试点并推广牛奶价格保险,一旦在保险期内牛奶价格的平均值低于一定价格,保险公司就对差额部分给予奶农赔付,政府也可以拿出资金进行保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