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上的医生资质难辨真假 有真本事的不多

http://www.e23.cn2014-04-22都市女报

    摘  要:“不用去医院排队,滑几下手机,就能把病看了。”近来,随着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增多,继“微博问诊”后,“手机问诊”变成了一个热门。为此,还出现了专业的团队来打造这样的移动诊疗服务。

  “不用去医院排队,滑几下手机,就能把病看了。”近来,随着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增多,继“微博问诊”后,“手机问诊”变成了一个热门。为此,还出现了专业的团队来打造这样的移动诊疗服务。本来,这是一种给人们带来便捷的新兴看病形式,但究竟其中的专家与医生是何资质,其开具的处方又是否可信,女报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 数据———

  手机问诊软件达2000种

  “手机上要是能看病,那就太方便了。”白领刘女士说。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很宅,周一到周五忙着工作,周六日又不想出门。“我的睡眠一直不好,老想去医院看看,又怕排号麻烦,要是能在手机上找专家问问,就太好了。”

  刘女士的心态反映了很多人的想法。据艾媒咨询《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移动医疗常规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1.3亿元,移动诊断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到2.2亿元。

  如今,手机问诊的应用软件已达2000多款。按照类别,可分为五种。一种是寻医问诊需求的应用软件,如“春雨医生”;预约挂号及导医、咨询和点评服务软件,如“就医160”;细分功能产品的软件,如测量心率的“春雨心镜”;医药产品电商应用软件,如“掌上药店”;医疗专业人士了解专业信息和查询医学参考资料需求的应用软件,如“杏树林”。

  ——— —— —— 揭秘——— —— ——

  “三甲”专家只是住院医生

  人们最关心,也是使用率最高的软件便是寻医问诊类。这些软件真能给大家提供“私人医生”似的服务吗?记者体验发现,其中猫腻不少,首先的一条,便是医生的资质问题。

  为专家和患者之间搭建一种一对一的平台——— 这是不少手机问诊软件开发商最大的宣传点。和实体医院一样,在手机问诊软件中,会将医生按照“科室”进行归类。记者点开“春雨医生”这个软件,其就把医生分为了“妇产科”、“儿科”、“外科”等18个科室。

  现实中,人们看病,会非常注重医院的资质,如大家都会更信赖“三甲”医院。在手机问诊软件中,介绍医生时,也是以“三甲”或者“二甲”医院这样的头衔加在医生身上。不过,头衔和医生的资质真能挂钩吗?

  在“春雨医生”的皮肤科中,一名称谓是“三甲医院医师”张力文的医生被排在第一位。记者点开其认证信息,看到其现在任职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官网上,记者确实查到了此名医生,但他如今只是“住院医生”。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医务科主任史克实告诉记者,住院医生并没有门诊资格。

  在实体医院中,没有门诊看病的资格,在网上给人看诊答疑,其准确性也难保证。

  同一医生不同软件中“走穴”

  这些认证为“三甲”、“二甲”专家的医生,记者一一点开了其认证。发现,并没有驻济三甲医院的医生和专家,而多是以一些地市级或县市级基层医院的医生为主,有的医生甚至没有任职的医院。

  并且,这些医生也在不同的软件中“走穴”。如记者在“春雨医生”和“快速问医生”两个软件的同一科室中,发现竟然有三名医生是重合的。

什么原因使医生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