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65亿港元收购美即警示:或沦为下个小护士

http://www.e23.cn2014-06-16理财周报

    摘  要:4月9日,在港上市不满三年的美即控股(01663.HK)宣布退市,并正式成为全球化妆品巨头欧莱雅旗下一员。而这也意味着欧莱雅终于结束了长达2年的长跑,顺利迎娶美即面膜。

“这次收购估值51亿人民币还是很高的,主要是欧莱雅看中市场发展前景,结合欧莱雅对于市场的理解经验,认为可以把面膜市场做的更大,美即能够占到足够的市场份额。”

  据公开资料表明,欧莱雅虽然在中国区域连续1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但是销售增长放缓的趋势已很明显。按照欧莱雅中国披露的财报数据,2011年在华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7亿元,同比增长18%,此后一直销售增长疲软,2012年销售同比增长12.4%,而去年仅仅增长了10.2%。

  因此这次收购主要是像欧莱雅这样体量的大公司出于维持自身增长的考虑。“如果从无到有建立市场的话,提供不了大公司所需要的规模和成长性,如果他是100亿元的公司,他增长10%,利润要10亿元是挺难的,而如果收购10亿元的公司,成长翻一番就能完成他的增长目标。很多大品牌公司比如宝洁等公司都是通过收购很多知名品牌,并输入他们的管理体系和资源体系达到快速成长的。”上述人士告诉理财周报(微信号:money-week)记者。

  公开资料显示,欧莱雅2013年在中国市场销售额为132.8亿元,假设美即并入欧莱雅中国,将为其带来近9%的增长。虽然目前来看,美即带动欧莱雅中国区域销售增长效应还不是很明显,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美即未来将很有可能成为欧莱雅中国销售增长的催化剂。

  美即属于护肤品类的面膜细分领域,目前该领域在中国销售增长迅速,根据尼尔森最新数据统计,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面膜市场仍旧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其中,一线城市消费增长28%,二三线城市呈现良好增长势头,其中三线城市增长达到29%,中国农村受到消费升级的影响,增长高达48%。据其预计,到2015年,中国面膜市场销售规模将至少达到300亿元。而美即作为目前国内市场份额占有率第一的面膜品牌,欧莱雅看重的故事关键所在。

  此外,美即虽然被欧莱雅归属于大众消费品类,但是其毛利率相对较高,平均达到76%左右。因此从盈利贡献率来看,美即的盈利水平也是可观的。

  收购前,佘雨原夫妇持有美即控股11..7%股份,计算得知,这次收购可为其带来7.7亿港元的巨额回报。

  小护士羽西收购易整合难

  然而,由于有前车之鉴,并不是所有人对于美即的未来都表示乐观。

  时光追溯到2003年12月。欧莱雅宣布收购小护士,这是其进入中国以来的第一次收购。虽然历时4年欧莱雅才终于将小护士追到手了,但是却没有倍加珍惜,反而变成为他人做嫁衣。这在业内被解读为欧莱雅的一次并购败笔。

  当时,欧莱雅在中国的销售额还仅有15亿元,而且销售渠道主要局限于百货商场,亟需渠道来拓展中国市场。而这方面恰恰是小护士的强项。据了解,小护士当时在全国有28万个销售网点,这个数量就是在现在看来,覆盖率也是相当广泛的。另外,小护士针对中低端消费者,也能弥补欧莱雅金字塔塔基品类少的缺陷。此外,还有一点也是当时欧莱雅选择收购小护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扩大产能的需要。欧莱雅从1997年进入中国,仅仅在苏州建立了欧莱雅产品的生产基地,随着销售额的增长,产能明显不够。

  在收购小护士之后,小护士却并没有被欧莱雅当成自有品牌一样对待,至少从资源分配来上是如此。小护士自身渠道直接为欧莱雅旗下品牌卡尼尔所服务,卡尼尔在之后销售额不断增长,而小护士的销售额却日渐萎缩。

“当初收购小护士主要是看中渠道,当时欧莱雅也会想培养这个品牌,但是一个集团的资源是有限的,小护士只在中国,而卡尼尔是在全世界销售,其市场份额与卡尼尔相比是很小的,而且小护士和卡尼尔两者的相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