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4月9日,在港上市不满三年的美即控股(01663.HK)宣布退市,并正式成为全球化妆品巨头欧莱雅旗下一员。而这也意味着欧莱雅终于结束了长达2年的长跑,顺利迎娶美即面膜。
似度很高。一般来说,肯定是自己家的儿子优先。”时尚平台“一瓶一罐”创始人徐峰立称。
此后,欧莱雅为挽回小护士的品牌地位,重新为小护士打造了新的品牌形象,定位相对以前更高端,人群更趋于年轻化,但是如此大的转变对于小护士以往的消费人群来说一时接受不了。虽然欧莱雅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还设立了专柜,但是由于品牌定位问题,新小护士战略宣告失败。即使2005年,小护士又重回到原来的定位上,但是原来的市场已经流失了大半。
欧莱雅后来匆忙收购的羽西,命运也与小护士相似。欧莱雅在当时收购羽西的主要出于防守目的。据了解,当时和羽西进行谈判的公司就有5家,不过最后欧莱雅在价格方面和研发方面的优势而取胜,这期间仅仅用了不到7个月的时间。
这次收购,欧莱雅将获得羽西的800个销售网点以及拥有6000万产能的浦东生产基地,以及除羽西之外的所有管理人员。而在此之前,羽西属于科蒂集团,出售羽西是因为科蒂未来主要精力将集中于香水开发,因此无暇顾及羽西的发展。但是,被收购后,羽西也因为欧莱雅集团对于品牌的认识不够,后者试图通过改良产品质量、提高价格试图将羽西推向高端,但是本身在一线城市渠道数量较少,广告推广资源较少,使得羽西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美即=下一个小护士?
那么,美即是否会有相同悲惨命运呢?理财周报记者从四个角度对美即和小护士进行了对比。
从收购目的来看,美即主要是为了补充欧莱雅没有的面膜品类,在公司内部并没有专门的品牌在做面膜这块,且自身属于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市值也较大。正如投中集团化工行业分析师万格所说,“美即目前在面膜行业渠道在国内是第一,再去铺其他产品应该也达不到这样一个效果。另外,美即属于上市公司,这次收购后算是私有化退出,未来若重新上市的话,存在一定的资本化运作空间。”
而小护士则不同,虽然与美即同属于大众消费品类,但是体量和环境则完全不同。小护士在被收购时当年销售额也仅为3.5亿元,规模偏小,收购主要目的是公司的渠道资源。而且当时欧莱雅在中国没有渠道,因此28万的销售网点是巨大的诱惑。
羽西在当年收购时的销售收入为3.8亿元,其收购主要目的是狙击竞争对手,此外,羽西的渠道和工厂也是欧莱雅所重视的。
据了解,目前欧莱雅在中国的三个工厂分布于苏州、宜昌、上海。后两者之前分别是小护士和羽西的生产基地。在收购后,欧莱雅对工厂进行了扩厂改造,今后苏州的尚美工厂主要负责彩妆及染发类产品的生产,宜昌工厂则负责护肤类产品,浦东美科工厂负责大众化妆品部中高档产品的生产。
从收购价格来看,美即51亿元的价格估值最高。羽西的价格据传为当年销售额的2倍,即7.6亿元。小护士的收购金额没有对外公布,不过从规模上来看,应该比前两者都低。这也可反映出欧莱雅集团对于该品牌的重视程度和地位。
从欧莱雅管理风格来看,中国区总裁直接参与收购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一瓶一罐创始人徐峰立徐峰立分析:“之前是盖保罗(注:欧莱雅中国区前总裁,已去世)的时代,而目前的情况是集团不会更多的放权给中国大陆。欧莱雅虽然是国际公司,但是本质上是家族企业,法国人不会把权利下放到管理层。而且现在中国没有像盖保罗,兰珍珍这样很强的管理层,以前基本放权购中国大陆品牌,而且都会参与到品牌建设的管理中,而现在巴黎和中国这边的联系蛮紧密的。”
这次收购美即就能看出变化。“欧莱雅中国更低调点,法国集团总部参与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