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上演"嘿客"帝国 抢滩O2O野心背后难掩焦虑

http://www.e23.cn2014-07-01京华时报

    摘  要:购物不能当场取走,只有展品没有库存,不像便利店更像概念店……5月18日一口气在全国开出518家店的嘿客,凭借线下社区虚拟店的“四不像”特点引发了业界关注,有人叫好,有人吐槽。

亲自体验嘿客之后坦言,嘿客模式不明确、定位不明确,规模效应还没有体现,他并没有看清除了快递外,嘿客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卓赛君描述,从购物体验上看,到店里扫描二维码后再到线上支付,还不及在家里网购方便;试穿试用体验方面,大多数的嘿客并无展品,不能马上体验,需要预约等快递送来后再体验,和互联网企业差别不大,根据新消法,在任何网购平台上购物有7天内可退的权益;从便民服务上说,便利店、超市基本已覆盖诸多民生综合服务,提供金融服务的拉卡拉布点也很广。另外,嘿客的支付方式并未有效沉淀账户用户,O2O的闭环不够完整。

  “一线城市网购发达,移动端、碎片化购物渐成主流,嘿客可能在二三四线城市效果要好些。”卓塞君说,在二线以下城市嘿客的商品和服务要根据当地人群结构、消费习惯和需求等因地制宜,但目前嘿客似乎还没有想清楚。“比如,客群是中老年人、年轻人还是女性,嘿客产品设计都是不同的。”顺丰方面也向记者坦言,嘿客面临的挑战除了开店效率外,还有国内无先例参考的烦恼。“嘿客是个探索者的角色,在产品销售这块业务上还需要更多的有效反馈。”

  然而赵小敏却认为,模式不是关键,关键是规模、开店速度和团队服务的专业能力,若覆盖网络铺好,网购、物流、金融和便民服务渐成共振,辅以广告宣传,效果将会显现。

  聚焦,跨界融合蔚然成风

  “嘿客”的“四不像”探索对于顺丰而言,是一次有创新意义的冒险,对业界而言,这是互联网时代零售、物流、网络跨界融合的产物,跨界成为各方转型的战场。

  争夺线下消费入口

  业界认为,嘿客是顺丰便利店不温不火之后的激进变身。与传统便利店相比,嘿客的最大特点是不会大规模展示商品实体,而是放置虚拟商品,借助手机扫码、店内下单购买的模式进行销售,与英国最大的O2O零售公司Argos也十分相似,但库存不复存在。

  Argos以玩具、小家电和家用电子产品以及家具、金银珠宝和运动休闲品为主,所有的商品都储存在门店后或楼上的仓库里。消费者可以通过门店提供的商品目录和海报选择商品、终端机查询库存、填单付款、拿号排队、叫号领取、核对商品、完成交易。

  线下店“不设库存”的思路是否可行?北京市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持谨慎态度。在他看来,这更多是一种概念。以嘿客为例,零库存意味着嘿客店没有自己的直接商品,只是跟其他的商家合作提供入口,供应商品的价格和品种并不能直接系统地掌控在嘿客店手里,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吸引力有限。

  即便如此,顺丰并不缺乏同党。京华时报记者独家获悉,圆通速递正在开启“千城万店”的计划。目前圆通已将部分终端网点进行改造,店面形态跟嘿客无异,除收发快递功能外,还有店内网购功能,不设库存。店内网购平台“一城一品”网,已于今年4月1日正式上线,主打农副产品和土特产。

  今年3月底,天猫联合猫屋在深圳启动了“扫码购物”线下活动。猫屋与小卖部、美甲屋等社区小店达成合作存放快递包裹,实为社区快递自提点。“扫神码”活动以快递包裹为基础,由手机淘宝联合卖家在包裹上印上特定的二维码,扫码客户可获一定奖励。

而京东也跟河北“国大”的800家连锁便利店合作,引导河北村民在线上便利店下订单。卓赛君对此种模式较为看好,他评价:“日常用品可以在便利店买到,而3C产品则可以引导农村用户至京东上买。农村用户的数码产品更新慢,京东渠道下沉的空间大,农村便利店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