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上演"嘿客"帝国 抢滩O2O野心背后难掩焦虑

http://www.e23.cn2014-07-01京华时报

    摘  要:购物不能当场取走,只有展品没有库存,不像便利店更像概念店……5月18日一口气在全国开出518家店的嘿客,凭借线下社区虚拟店的“四不像”特点引发了业界关注,有人叫好,有人吐槽。

可以成为网购售后服务中心,消除村民的网购疑虑。”

  最后一公里燃战火

  从目前消费者最青睐的收发快件功能看,快递末端服务仍是嘿客担当的最主要职责之一。嘿客的门店业务总监曾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顺丰最开始做嘿客的初衷,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全行业的“阿克琉斯之踵”。行业对“最后一公里”的争夺和形成用户黏性促发增值服务有着密切关系。

  猫屋创始人王戈坦言,如果考虑到嘿客在“最后一公里”上为顺丰节省的人力配送成本,顺丰在嘿客项目上的投资从一开始就可以收回部分。

  猫屋致力于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源,和社区洗衣房、打印店、小卖部、花店等达成合作,这与阿里旗下菜鸟网络布局的交通枢纽、社区自提点和校园邮局等类似,而自助快递柜也越来越得到快递公司的青睐。当然,“最后一公里”与社会现有资源合作会出现工作人员不专业,合作不稳定等问题,因此赵小敏判断,这也是顺丰和圆通等青睐于自营线下店的原因之一,这种“情结”还与向外国快递巨头看齐有关。2001年UPS并购特许经营公司MailBoxesetc.(以零售货运、邮政和商业服务中心为主业)后向零售业进军。2004年,FedEx以24亿美元收购了占据美国80%以上的数码快印市场份额的金考快印公司。

  “重资产都是土豪玩的游戏。”王戈透露,作为创业公司的猫屋艰难做出了暂停直营旗舰店、以轻资产模式发展加盟店的决定,而猫屋的旗舰店设想,跟嘿客大同小异。

  便利店转型更容易

  虽然嘿客店号称不做较低的日常消费用品,与传统便利店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但在布局社区服务平台上,连锁便利店早已喊出口号,试图从过去仅仅售货转变成体验点、提货点、交流中心、生活中心,或生活方案的解决中心。据悉,津工超市第二代便利店已开始尝试多样化经营,好邻居也在尝试推出早餐快餐、快件代收等便民服务。

  据赖阳介绍,连锁便利店面积一般在100平方米以内,但商品可以达到千种以上,旨在构造10分钟生活圈,能提供面对面购物。相比之下,嘿客店的展示有限,且不能将商品直接“拿走”,对顾客难以形成强势的吸引力。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也认为,虽然信息化是便利店的短板,相比嘿客店的O2O,连锁便利店从线下走到线上,打造社区生活服务平台更加容易。李志起称,“一个连锁便利店能够生存下来,说明在选址上有优势,在社区的影响力已经明显大于刚开张的嘿客。”他表示,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小型便利店采取深耕社区的方法,二维码微信号微店等方式都在运用,这也是转型的信号。

  李志起告诉记者,便利店的生存法则是靠多品类分摊降低成本,虽然相比嘿客店库存成本更高,但其物流成本更低。同样一件商品,不同的顾客在嘿客店上下单,嘿客都需要配送,这样分摊到单件商品,嘿客的物流费用肯定比便利店要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