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酒令下的茅台危机:当地3/4人口就业受影响
摘 要:“国酒”茅台可能正在经历1989年以来最猛烈的一次改革冲击,不过,因为“特供和集团采购需提前五年预订”的特殊销售政策,使这一冲击带来的影响,或在五年后才全面爆发。
实现毛利69.43亿元 ,毛利率仍维持在93%。
实际上,这一切与茅台以往的销售模式和政策不无关联。
按照茅台此前的销售模式和政策,由于产能有限,集团客户需先下订单再为之酿造加工。基于茅台基酒必须在酿出后至少窖存5年,再经7次勾兑工艺方成,因此谁想要喝到真的茅台,就必须提前5年与贵州茅台下定金、签合同。
仁怀当地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茅台的定金额度最高曾达100%。这也为茅台提供了一个庞大的销售收入“蓄水池”,当报告期毛利率出现下滑时,便提前结转一部分预收账款为销售收入,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美观。
风险不是没有。在过去从2009年到2013年的五年里,茅台的预收账款金额分别为35.16亿元、47.38亿元、70.26亿元、50.91亿元和30.45亿元,而2014年1季度则只有16.21亿元。
预收账款在连续三年的下降之后,于2013年恢复到了2009年的水平,今年则只剩下2009年的约一半。
2013年5月16日,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在贵阳举行的贵州茅台有限公司股东大会上曾首次对外透露,“三公消费”(直接与间接)额度占茅台业务量约40%。但在2014年3月11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袁称,2013年公务消费的比例大概只占茅台总消费的7%。不足一年时间,茅台的市场销量结构竟发生如此巨变?
原来风向变了。2011年4月,贵州省拍卖公司举办“首届陈年茅台酒专场拍卖会”上,号称“酒王”存世量仅10瓶的“精装汉帝茅台酒”,拍卖了其中一瓶,产于1992年,起拍价260万元,最终以890万元被资深茅台收藏家赵晨购得。至2013年,深圳文博会拍卖公司举办的第四期陈年茅台及名酒拍卖会中,现场拍卖的57件陈年茅台,多数以低溢价成交,部分则因未达拍卖方预定的保留价而流拍,还有几件甚至无人出价。最高成交价仅为8.5万元,单支陈酒起拍价最高为6.5万,以7.8万元成交,拍卖溢价率仅20%。相较前两年茅台拍卖动辄上百万的成交“天价”,今年反差极大。
6月6日,袁仁国在“第三届中国轻工企业家高峰论坛暨轻工百强企业颁奖盛典”演讲时表示,“当前白酒行业进入了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整个行业产能供大于求,辉煌岁月已经过去”,如今的白酒行业需要“仰望星空”。他甚至提出了呼吁:“国家不亡,白酒不灭。”
有报道称,八项规定之下,茅台多次对外宣布要将传统的公务消费模式转向大众消费和商务消费,而转型路径之一就是电商。在经销网络之外,茅台首次进驻电商,企图拓宽零售渠道,一度成为白酒行业全面“触网”的信号。茅台很早就着手建网络渠道,然而直到2013年底才正式铺开,并于2014年对外发布明确公告,以确保自身网络渠道的可控性。
袁仁国曾表示,在互联网环境下,白酒企业要学会从电商等新型行业汲取经验,“实际上同时我们茅台电子商务公司也在改版升级,我们还进入了天猫、苏宁易购等”。
茅台还开放了长期严格管制的经销权,取得了“赖茅”商标的所有权,并成立私人定制公司,同时还在海外成立了几大事业部。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茅台不仅正在利用多网络销售渠道全力打折促销,还将53度飞天茅台的网络销售价格从每瓶1519元降到最低898元。茅台此前耗用7489.75 万元为自己建设的营销网络,派上了用场。
茅台集团管理层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只是为了方便对外宣传、传播文化和消费者购买,和开拓新的销售渠道,从而提升渠道抗风险能力。但同步打折的经销商门店却没有
- 茅台飞天诚信“斗法”争宝座 白酒行业寒冬将延续(2014-07-15)
- 高端白酒夏日遇冷 飞天茅台跌破900元(2014-07-15)
- 高端白酒夏日遇冷 飞天茅台跌破900元(2014-07-15)
- 开罚单保价难 茅台酒市场零售价跌破1400元(2014-06-26)
- 茅台招商五粮液控商 酒业巨头掌控渠道殊途同归(2014-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