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当上市4年在发呆?京东抢去图书老大位置
摘 要:上市4年,当当的步伐却越来越慢。近两年,市场的目光聚焦在京东、唯品会等电商新贵身上,连当当一直引以为豪的图书市场也被京东抢占。
上市4年,当当的步伐却越来越慢。
近两年,市场的目光聚焦在京东、唯品会等电商新贵身上,连当当一直引以为豪的图书市场也被京东抢占。
当当网在慢慢边缘化。
2013年底,据艾瑞、易观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B2C市场份额的报告显示,当当网位列第八名,市场份额仅为1.4%,排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腾讯电商、亚马逊中国、1号店、唯品会之后。
今年8月份,从来不缺乏故事的李国庆再给资本市场抛出了一个新故事:当当网宣布进军时下较热的时尚电商领域。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电商行业分析师林荀淼看来,急于转型的当当网挑战颇多,比如品牌形象亟待更新、渠道下沉缺乏优势、移动端战略不够清晰、用户重复购买率相对较低等等。
连续十季度亏损
众所周知,当当网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图书。然而就是这仅有300亿的出版物市场在零售电商眼中也变成了一块肥肉。
彼时,一场围绕图书市场的价格战正在暗潮涌动。
2010年11月,就在当当网上市的前一个月,京东品类扩张至图书,在图书业务上高举高打,声称“图书部门五年不盈利”,以低价对抗当当网,并凭借自建物流的体验优势对当当网的图书构成威胁;2011年,苏宁易购开通图书频道;2012年6月,天猫书城上线。在线图书电子商务市场,行业竞争白热化。
在这场耗时3年的图书价格战中,电商新贵们打破了昔日当当网在图书领域垄断地位。
如今,网购图书已经是当当网、京东以及亚马逊三分天下的局面。同时,京东在图书领域与当当网的距离也越来越小。“不出意外的话,京东图书在今年就很有可能会超越当当,成为第一。”林荀淼表示。
从2010年底上市后,受图书价格战冲击,当当网毛利润率不断下滑,2011年第4季度跌至10.5%触底,2011年第4季度到2012年第4季度,毛利润率一直处于低位运行。2013年开始,当当网的毛利率开始反弹,但反弹力度并不是很大,一直维持在17%至18%之间。截止到2014年第2季度,当当网毛利率增长缓慢,仅为18.3%。
市场份额不断被吞噬,这头“睡狮”终于觉醒主动出击。“但是这种布局显得有些迟钝、有点慢了。”一业内人士对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说。
作为当当网的CEO,李国庆似乎也意识到当当网所处的危险境地。
早在2010年,当当网就已经正式推出招商平台并且顺利开始招商,当时以图书销售为主的当当网就已经开始扩充品类。2012年年初,当当网宣布实行开放平台策略,持续发力第三方平台业务。
“这个阶段当当其实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开放性平台,另外一个就是百货化。”林荀淼表示,所谓开放性平台是相对于之前当当网的自营平台来讲的,也就是说最初期间,当当网作为一个零售商,他的所有的图书都是由当当网自己售卖。类似于之前的京东。
当开放平台上线之后,当当变成了平台商,这时它又像是淘宝、天猫,允许商家在其平台上开店。
在开放平台推出之后,当当网的出版物和图书也随之丰富起来,同时,品类也丰富起来,涉及到图书、服装、母婴、家居,大百货雏形显现。
但同时,问题仍然存在,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当当之前积累的图书用户对转型后的当当认知没有扭转过来,消费者认为,当当仍是图书电商,并不是一个综合的百货电商。也就是说决策者进行了一个角色的转化,但是消费者的认知并没有得到有效转化。
另外一个问题,在亏损的这个阶段,当当网的运营成本比例也比较高。
从其历史过往的运营成本上看,2012年第1季度,当当网的整体运营成本占营收的比重高
- 当当凡客等夏季服装抽查不合格 网络假货泛滥(2014-08-15)
- 当当摇摆:入驻1号店"实惠"有限 国美乐淘等下架(2014-04-18)
- 当当亚马逊再陷售假风波 不给代理就山寨(2014-03-31)
- 当当亚马逊再陷售假风波 消费者权益何以保障(2014-03-28)
- 当当亚马逊再陷售假风波 业内人士称当当山寨是强盗逻辑(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