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商限时特卖市场规模增幅翻番 品质风险犹存
摘 要:中国首份《中国网络限时特卖市场研究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限时特卖市场规模较去年增长100.5%,预计2016年中国网络限时特卖市场规模或有新突破。不难发现,自唯品会以特卖模式一举成名之后,国内各大电商纷纷效仿。
;同时中国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堪称世界上最高,希望用低价买到优质品牌商品的心理普遍存在。这些可谓是以“精选品牌、深度折扣、限时限量”为特征的“特卖”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天然土壤。由此可以预见,“特卖”这一新兴电商业态未来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嗅觉敏感的各大电商自然争先恐后进行圈地运动。
网络特卖模式风险犹存
在网络限时特卖市场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众多电商也不得不面对由于尾货市场尚未成熟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可以说,网络特卖模式风险与收益并存,各电商掘金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其一,电商进入尾货市场要面对线下实体尾货市场的竞争。实体尾货市场比电商尾货市场更加成熟,集中了很多尾货资源,并且定位也不仅限于服装和鞋帽,而把家纺、小商品、文化用品、小五金等这些不受保质期限制的商品集中起来。以往,很多经销商为了平衡线下渠道利益,往往将过季和滞销商品放到线上进行销售。但去年爆发的库存压力让一些没有上市多久的新品很快出现在特卖平台上,且有了比线下更低的定价,实体和电商两种渠道之间的冲突正逐渐蔓延。
其二,特卖商品还存在质量差、假货横行等问题。品牌特卖可以为消费者获取质优价廉的品牌商品提供更多渠道,因此颇受欢迎。但有专门从事回收库存服装的人员表示,目前库存服装基本都是打包进行销售,质量把控问题难解决。以聚划算为例,有业内人士称,如今以聚划算为代表的团购网站被消费者扣上了“价低质低”的帽子,很多中小鞋服企业电商负责人都曾表示,现在的聚划算基本上已经成为企业清库存的工具,但随着聚划算收费越来越高,很多商家为了保持利润,可能销售一些“问题产品”。
其三,尾货市场的走势难判定。厂家的大量存货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很可能会因为行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而日渐回落。因此,在现在这批质量相对较高的库存清理完毕之后,电商尾货市场的未来走势还很难判定。
- 快递集体涨价再被叫停 与电商"抢食"矛盾激化(2014-08-18)
- 电商平台售假售劣现象严重 多部门发力清理乱象(2014-08-15)
- 电商巨头瞄上“甜蜜经济”纷纷抢滩婚庆市场(2014-08-13)
- 电子发票争议多 未来电商行业征税不可避免(2014-08-07)
- 税务总局调研电商税 淘宝卖家:售价至少涨15%(2014-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