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电宝变充电爆 移动电源市场期待标准护航
摘 要:如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而这些移动终端待机时间短的问题直接催生了另一附属产品——移动电源市场的蓬勃发展。但是,不断爆出的产品自燃、爆炸等新闻,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出的警示和国家民航总局的“限带令”,让人们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备受困惑。
芯和18650锂电电芯两种。聚合物电芯安全性能、稳定性能等方面较好,但价格也较高。“并不是说18650电芯就不安全,优质18650电芯有人工无法完成的工序,投资大,生产工艺要求高,因此没有几家能够生产。”卓能副总裁邓纶浩表示,18650电芯厂家由三年前的30余家到目前的100多家,但赢利企业不超过15%。目前,移动电源用18650电芯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为了生存和赢利,降价成为迅速打开市场的利器,导致大量劣质电池充斥移动电源市常电芯质量无底线,为价格战偷工减料、严重虚标容量现象见怪不怪,而这也正是导致目前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罪魁祸首。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电路板的作用是把直流电降压转存到电芯中,再通过内部降压或升压给手机供电。在这个过程中,电路板要负责移动电源的实际转换效率、各种保护机制以及输出效果;电路板一旦短路,就可能引起电芯自燃。“做工精良的电路板每块约70元,而劣质的电路板连一半的价格都不到;合格的电路板应该有过热保护、短路保护。”
此外,目前大多数移动电源还是采用ABS材质的外壳。这种外壳有一定的防火效果,不过耐热温度在85℃,稍好一点的PC材质外壳,其耐热温度能够达到125℃,坚固的金属外壳,耐热性自然更好。劣质的移动电源外壳,遇到电芯出现问题时,就会变成助燃物。
标准亟待完善
记者查阅3C认证目录发现,目前,其主要包含两类电源适配器产品,一种是音视频设备配套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充电器和放电器;另一种是计算机内置电源及电源适配器、充电器,均未包含移动电源。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移动电源是新兴产品,并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记者调查发现,有的企业的产品标注的执行标准是锂电池生产国标,有的生产厂家干脆不标注生产标准。赵萍呼吁,国家亟须出台强制性规范。
今年5月1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与全国碱性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编写的《USB接口类移动电源》标准正式发布和实施。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介绍,该标准对移动电源的定义、试验方法、型式检验、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各方面提出了要求。5月初,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通过电商渠道购买了20个品牌的移动电源产品(每个品牌两款产品,分别为5000毫安和1万毫安),委托深圳市普瑞赛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产品质量检测。在日前召开的移动电源测试与认证技术研讨会上,刘彦龙公布了国内首批按《USB接口类移动电源》标准执行的合格企业及产品型号。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该标准并非强制性标准,也缺少相应的抽查和监管,因此能够起到的作用有限。据了解,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已在2013年6月向工信部申报了国家标准立项,但目前尚没有立项通过的消息。
- 移动电源测试报告 飞利浦等容量不及标称六成(2014-07-16)
- 移动电源市场乱象丛生 行业标准缺失待突破(2014-06-06)
- 当心你的移动电源是“窃听器” 插上SIM卡就能监听(2014-05-06)
- 移动电源行业标准有望明年上半年出炉(2013-11-15)
- 移动电源质量存隐患 消费者缺乏使用常识(20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