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贝因美深陷漩涡:海外镀金惹争议 战略转型遇阵痛

http://www.e23.cn2014-09-05中国网——中国证券报

    摘  要:2014年8月27日,是王振泰就任贝因美(002570)董事长一职6个月以来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贝因美宣布同外资乳业巨头恒天然集团建立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恒天然将以逾3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部分要约收购贝因美20%的股份,贝因美借此迈出一直希望的全球化的关键一步。

在8月27日发布合作消息的说明会上,王振泰也称,贝因美将借力此战略合作,在立足中国的同时,加快国际化战略,积极打造全球性品牌,积累在全球市场的运营经验,开展全球化的运营模式,推进全球产业布局,实现从奶源管理到生产技术的国际化,为中国的乳品企业走出去迈出坚实的一步。

  正如王振泰所言,国际化战略是贝因美寻求同恒天然合作的最重要的原因。

  乳业专家宋亮表示,与需求相比,我国乳资源供应相对薄弱,资源南北区域差距大,且价格相对较高,未来随着需求不断增加,乳资源供求缺口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通过海外投资或者与国外大型乳品企业强强合作,将直接提升企业乳资源的供应保障能力。

  对乳业研究多年的普天盛道董事长雷永军也指出,乳制品企业的国际化很早就有,尤其是奶粉企业,一方面是需要稳定的进口奶源保障,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的不信任也促使企业走出去,“国内企业在奶粉领域的竞争必须要走出去在全球做好布局,贝因美作为国产奶粉老大,也需要利用全球资源来谋求自己的发展。”

  在此之前,包括伊利、光明、圣元、雅士利、飞鹤等国内乳品企业都在国际化方面有所行动。贝因美2012年也同爱尔兰Kerry集团战略合作,并在此基础上于2013年进一步成立了爱尔兰全资子公司,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等。

  但也有乳业分析人士对于贝因美和恒天然此次的战略合作并不看好,认为贝因美付出20%股权的代价太大,“没有持股同样可以获得恒天然的原料,更可以采用像其他乳企那样的直接设厂甚至收购等国际化方式,没必要引狼入室。”

  在要约收购完成后,恒天然将成为贝因美的第二大股东。据悉,凭借该20%的股权,恒天然将有权在贝因美9人董事会中获得2席。但在公告中,恒天然也承诺其自身及其关联方不谋求贝因美的控制权,贝因美集团以及谢宏作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地位不变,贝因美的战略方向不变。

  对此,雷永军则认为,没办法去评价20%股权的代价究竟值不值,因为在国际化合作的过程中商业利益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对于中国的乳粉企业来说,相较其他外资乳企,恒天然绝对是一个最为熟悉、较为了解的合作伙伴。

  “二次创业”遭遇业绩下滑

  无论同恒天然的合作是否值得,也不管外界对此评价如何,国际化战略在贝因美发展规划中的地位早已确立。一位乳业人士称,当下的贝因美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国际化战略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助推角色。

  王振泰表示,贝因美的全球化战略,是贝因美自“二次创业”起,能否在当前规模和体量下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王振泰所提及的“二次创业”是贝因美目前正在经历的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从“国产奶粉老大”到“婴童食品第一品牌”的进阶。

  相比伊利、蒙牛等老牌乳企,成立于1999年的贝因美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其崛起速度则着实令人惊叹。2002年,以米粉起家的贝因美才正式进军婴幼儿奶粉领域,并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迅速赢得市场机会,在12年时间内便发展成为国产奶粉市场份额第一名。

AC尼尔森数据显示,2012年,以销售额计算,奶粉前五大品牌市场份额分别为美赞臣12.3%、多美滋11.7%、惠氏11%、贝因美8.7%、雅培7.7%,前五大品牌中,仅有贝因美一家国产奶粉企业。2013年,受到行业变局、“肉毒杆菌”等多重因素影响,奶粉市场前五大品牌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惠氏市场占有率升至第一位,多美滋退出前五大品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