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因美深陷漩涡:海外镀金惹争议 战略转型遇阵痛
摘 要:2014年8月27日,是王振泰就任贝因美(002570)董事长一职6个月以来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贝因美宣布同外资乳业巨头恒天然集团建立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恒天然将以逾3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部分要约收购贝因美20%的股份,贝因美借此迈出一直希望的全球化的关键一步。
行官西奥·史必根思8月27日也称,未来五年内中国对婴幼儿产品的需求,增量会比全世界其他地方加起来还要多。据AC尼尔森统计,2013年国内奶粉市场销售额约为600亿元。尼尔森还预测,未来几年婴儿奶粉将会以接近14%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16年扩张至千亿规模。
对于奶粉业务地位的变化,王振泰解释,贝因美对于前景良好的奶粉并不是不重视,也不是减比例,而是要做加法,一方面丝毫不减弱奶粉的发展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非奶粉业务的投入。
据了解,贝因美将其消费群体定位由此前的0-6岁拓展至当前的0-12岁,为此,在奶粉业务之外,贝因美还分别设立了辅食、亲子食品、儿童健康食品、母婴营养等事业部。王振泰认为,奶粉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相较之下,婴童食品的可拓展空间更大。根据王振泰今年6月份的公开表态,未来贝因美的奶粉业务所占比重仅为三分之一。
按照贝因美的规划,其非奶粉业务中的主打产品——儿童奶下半年便将推向全国市场,也成为业界的主要关注点之一。
2013年11月,贝因美宣布投资3.5亿元在广西北海市设立儿童奶有限公司;今年,贝因美再次宣布投资5.85亿元在天津建设年产15万吨儿童配方奶及区域配送中心项目。安信证券分析师苏青青认为,贝因美完成了儿童奶产能对南北两大区的覆盖,两个项目完成后儿童奶产能将达到21万吨,预计达产后儿童奶将会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儿童奶市场巨大的空间,正是业界关注贝因美儿童奶动作的主要原因。除了旺旺、娃哈哈等企业之外,几大乳业巨头伊利、蒙牛、光明均早已切入儿童奶市场,QQ星、未来星等也在近几年间分别快速发展成为伊利和蒙牛的明星产品,销售均在10亿元级以上。苏青青表示,儿童奶行业仍处于景气期,目前行业规模350亿元,每年仍保持30%的增长。
苏青青认为,贝因美做儿童奶业务是很自然的延伸,是随着孩子消费者们一起成长的,具有天然品牌和口碑优势。有多年奶粉生产的口碑在,贝因美切入儿童奶比其他从“白奶”拓展到婴幼儿奶的企业更具有被消费者认可的优势。其保守估计,贝因美2014年儿童奶销量可达2万吨,收入贡献2.6亿元。
不过,一位贝因美的经销商则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们也希望推出儿童奶的结果是好的,但最终市场效果如何还很难说,因为要抢占别人的份额。现在儿童奶市场已经有伊利、蒙牛等强势品牌,竞争非常激烈,贝因美作为新进入者,必须要有更强的策略以及更好的执行。
贝因美半年报也显示,今年上半年,贝因美儿童奶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为242.75万元,亏损1774万元。
除了市场掌控能力之外,贝因美进入非奶粉业务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产品储备及研发。能否研发出适合市场需求、有差异性、有竞争力的婴童食品,对于“新兵”贝因美至关重要。但产品储备及研发需要不断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非奶粉业务发展的时间表跟科研的投入进度有关。”王振泰曾坦承,贝因美未来将会动用大量的科研力量来研究奶粉以外的婴童食品,将适合0-12岁尤其是3-12岁的产品做大做足,并尽快推向市场。
贝因美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此前也表示,贝因美的业务发展脉络从研发中心的组织架构上就可以看出来,研究院分别设立了配方奶粉、辅食、亲子食品、儿童健康食品、母婴营养品等研发中心,希望在其他四个领域会有下一个配方奶粉那样的产品出现。
最差时候是否过去
“应该说已经到了谷底了,因为渠道库存已大幅下降,原料奶价格也在逐步下降,未来成本回到正常状态,会逐步好起
- 贝因美二次创业遭遇业绩下滑 海外镀金惹争议(2014-09-05)
- 贝因美上半年净利跌近八成 儿童奶市场开局不利(2014-08-25)
- 贝因美遭遇大经销商制瓶颈 利润或狂跌65%-75%(2014-07-17)
- 贝因美回应市场对更换董事长质疑:为二次创业(2014-06-18)
- 市场份额下降利润下滑 贝因美如何走出逆境(2014-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