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双十一”的临近,各大电商已经开始为销售活动摩拳擦掌大打广告促销,而与此同时,国家工商总局也加强了年末对电商的监管。
随着“双十一”的临近,各大电商已经开始为销售活动摩拳擦掌大打广告促销,而与此同时,国家工商总局也加强了年末对电商的监管。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召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携程等10家电商企业进行约谈,主要围绕如何对“销售行为管理混乱”的问题展开。
面对“双十一”这类网络消费高峰期,工商总局发现,在消费者享受低价产品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电商平台和网络商家对爆发性的大规模交易应对不足,从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
工商总局副局长甘霖表示,网络经营者要认真梳理以往集中促销活动出现的问题,各电商需要对照问题自行纠错,将质量放在第一位,不要做一锤子买卖。
存在假打折误导消费者等问题/
去年 “双十一”淘宝与天猫[微博]350.18亿元的总销售额还历历在目,如今,各大电商已经开始为新一轮的“双十一”比拼预热。
不过,就是在这一轮预热开始之际,工商总局发现,出现了一些电商平台和网络商家对爆发性的大规模交易应对不足,从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工商总局召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携程等10家电商企业进行约谈,主要围绕如何对 “销售行为管理混乱”的问题展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工商总局获悉,参加此次约谈的10家电商分别为,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1号店、亚马逊[微博]商城、聚美优品、携程、58同城、去哪儿网。
工商总局副局长甘霖在约谈会上表示,要高度重视并纠正网络商品交易中存在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的审查处置不力、消费者权益未能得到充分保护、网络经营数据过度封闭和销售行为管理混乱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尤其是切实纠正假打折误导消费者、虚假宣传及违法广告、不公平格式条款和不合理附加要求、虚假信用评价等问题。”甘霖称。
按照甘霖的说法,现在还有的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利用其在市场份额中的优势地位,强制要求平台内经营者不得参加其他平台的促销活动的情况。
北京国汉律师事务所邵亚光认为,这种行为有点儿类似于垄断,但是现在的社会实践中是合法的。
此外,工商总局还注意到,一些平台内经营者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等形式,虚构自身的商业信誉,或以恶意评价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商业信誉。
“虽然目前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这一行为,但类似的条款就是涉嫌虚假宣传,特别是降低恶评,这一行为,剥夺了消费者本身对这个产品的评价问题,这可以去消协投诉,他们可以有处罚。”邵亚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