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阿里巴巴创办出双十一以来,服装服饰一直都是双十一的绝对主力。每年这个时候,都是相关厂家、商家大举清库存、推新品的高峰期。不过,就在这网上购物狂欢一年胜过一年之计,服装品牌的线下门店却是一年不如一年。
服装零售集团发布中报业绩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8亿欧元,同比下滑1.6%。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市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至4.117亿欧元,中国市场则是同比大幅下滑6.1%至仅1.868亿欧元。
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艾格在中国市场已相继关店88家,且业绩呈下滑趋势。旗下拥有Esprit等品牌的思捷环球去年一年在华关店38家。艾格表示为提升公司业绩将针对欧洲市场推出彩妆系列,不过这种大跨界转型的营销模式并不被业内看好。
而现如今,休闲品牌也难逃关店的命运。休闲品牌美特斯邦威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在全国拥有直营和加盟店近5000家,比2012年减少了200多家。
无独有偶,真维斯所属的旭日集团2013年财报显示,公司2013年零售总额为60.78亿港元,同比下降4.06%;其中中国零售总额下滑幅度最大,从49.59亿港元下滑至46.82亿港元,减少5.59%。
截至去年底,中国内地店铺缩减253家,其中关闭直营店194家。对此,真维斯表示,中央严打官场及国企贪腐奢侈之风,使高端消费场所变得冷清,贵重的时节礼品也告滞销,连带整个零售市道亦受影响。报告期内,真维斯主要策略是以薄利多销来解决经营成本及库存日益上升等问题,公司为使存货能保持在健康水平,不得不减价促销,因此净利润受损。而据休闲品牌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4年3月底,其内地市场关店数高达388家,占店面总数的10%。
在电商和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双面夹击下,大众休闲品牌原有的价格优势正在消失,曾经备受80后追捧的班尼路、美邦、森马、以纯等休闲服装品牌逐渐被边缘化。有业内人士指出,休闲品牌被国际快时尚品牌打压是因为无法赶上国际品牌的新品更新速度。如果不做出改变,这些品牌将很难抵挡5年至10年从市场消失的命运。
对此,有服装生产商表示,随着消费个性化需求日趋明显,当前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如今一款服饰从销售到下架往往仅要1个月至2个月的时间,而流行时装的生命周期则更加短暂。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国内一些服装企业,不重视市场潜在需求的挖掘和分析,以及技术或设计的研发投入,仅凭市场货品的畅销程度来决定自家的生产计划。这也使得服装企业一直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脚步,结果只能是走下坡路。
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国内服装企业未来只能借鉴国际品牌的运行模式,并在未来逐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