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易云音乐VS腾讯,一场“创新者的窘境”对抗与救赎
摘 要:前几年有一本书曾在中国的互联网圈盛行,这本由麦肯锡奖得主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完成的《创新者的窘境》,一经出版就被评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20本商业书籍之一,它分析了计算机、汽车、钢铁等行业的创新模式,并提出了破坏性创新现象对行业的冲击和影响,解读了那些管理优秀,业绩斐然的大企业在面对革新技术到来时未能很好面对,而收获惨败结局背后的微妙因素。
00万的用户,而再看行业其他产品,虾米音乐5年才有2000万注册用户,天天动听3年的装机量才3000万,这样的对比,怕是哪个大佬看到都会寝食难安。
成长路上无法避免的纠缠
在《创新者的窘境》中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对于这些面对尴尬处境了传统优势企业给出了这样的意见来扭转局面:
收购一个破坏性创新的新公司;
购买破坏性创新技术;
建立一个独立的子公司,做破坏性创新产品,和对手公平竞争;
然而对于网易云音乐来说,它并没有这么幸运,没有遇到做出上述三个决策的对手,网易云音乐面对的,是一场“中国式”的纠缠打压。
作为国内早期在PC端发展而来的音乐播放软件,QQ音乐必定对高速发展的网易云音乐有所警觉,逐步被提升到最重要的威胁产品,并开始发起版权的纠缠混战。数字音乐市场巨大,各家都占有部分独家版权,所以混战纷争,出现了腾讯诉讼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音乐又反击诉讼腾讯的事情发生。关于产品资源,本应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本着开放协作的互联网精神,共同为用户提供音乐体验,因为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应该是产品,而不应该是各家独享的资源。
但是面对市场丢失,地位受到挑战的时候,用户的利益还是被放到了一边,开放的互联网精神也被抛之脑后,腾讯最终还是瞄准了网易云音乐,而网易云音乐不得不回诉反击,双方开始进入版权的纠缠期。但网易云音乐处于快速增长期,QQ音乐处于平稳期,这样的纠缠并不利于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音乐本身并不愿意把精力放在口水仗上,而是想要更专注于产品本身的打磨。但对于腾讯来说,这场战争必须全力以赴,因为这可能是腾讯目前拖住网易云音乐增长的唯一方法,虽然目前看来收效甚微,但也不能坐以待毙。
所以我们甚至可以预料到,日后可能腾讯还会与网易音乐有类似的纠缠,也或者是别的其他产品,总之告诉增长的网易云音乐肯定会被其他竞品不断骚扰。
时间会做出审判
《创新者的窘境》中描写的最为残酷的是,那些意识到危机的大佬们,也有经历过各种尝试和努力,但最后,多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倒下。很多时候不是方法能够救赎,而应该救赎的应该是企业本身的体制和牢笼,但这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敢于做出的决定。
现在国内的互联网环境比起十年前有着质的改变,它更加开放,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靠垄断或者拉扯打压,是不能够改变一个产品的处境,曾经是用户没得选择,所以他们没有话语权。但是如今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意愿会直接决定产品的存活与否,而在成长路上历经的那些困苦,在日后终会成为产品本身最强大的背书。
- 网易云音乐“附近”,不止“发现”好音乐(2015-01-23)
- 我是歌手胡彦斌、李荣浩入驻网易云音乐(2015-01-22)
- 音乐场景重构:网易云音乐把耳朵叫醒(2015-01-22)
- 网易云音乐,“大V”粉丝站台各大颁奖盛典(2015-01-21)
- 在网易云音乐里发现二次元(201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