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变革时期的公益模式思考
摘 要:近年,随着中国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名词。提及企业社会责任,不少人想到的仅仅是慈善、捐赠、扶危济困,但这些活动并不能涵盖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部,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的内容和意义应该更为深广。
近年,随着中国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名词。提及企业社会责任,不少人想到的仅仅是慈善、捐赠、扶危济困,但这些活动并不能涵盖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部,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的内容和意义应该更为深广。
在变革的年代,做公益亦是需要创新和持续性。审视国内公益领域,既突出创新又讲求持续的公益模式也是寥寥无几。笔者身处公益传播行业,多年持续关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在关注过程中,有一个品牌的名字经常跃入视线,这个品牌全方位持续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较为充分地阐释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可以成为研究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佳样本。这个品牌,就是有凉茶始祖之誉的王老吉。
王老吉创立于清道光年间(1828年),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无可争议地成为凉茶的代名词。时至今日,王老吉涉足了现代公益的多个领域,如公众健康、抢险救灾、支教助学、动物保护、科学普及等。有数据表示,王老吉累计公益投入已达10亿元。其在实践中形成了“及时、专业、长效”的独特公益模式正是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精髓。
奉行授人以渔的现代公益理念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强调与企业核心业务相结合、与企业管理和经营相结合的责任。这意味着,企业要实施一个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都负责任的管理经营的战略和方案,从而使企业和社会都能长期受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经典案例。
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7.0级大地震。震后,王老吉第一时间捐助300万元款物,并组织王老吉企业志愿者队伍参与到一线抗震救灾中。引起社会更广泛关注的是,王老吉宣布投入3亿元建设王老吉雅安生产基地。
2014年7月,首个中国企业“输血+造血”公益模式大型示范项目——王老吉雅安生产基地投产。王老吉此番公益之举,不经意间创造了中国抗震救灾史上企业行动的五个“第一”:第一个签约、第一个奠基、第一个封顶、第一个竣工试产,还有第一罐灾后在灾区生产的红罐凉茶。
王老吉在雅安的公益行动远不止于此。去年9月,王老吉宣布投入50万元终生认养2014年全球第一只新生大熊猫雅吉,以求唤起公众对灾害中野生珍稀动物的关注。认养大熊猫不能用于商业用途,而且雅吉是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对象,将来要放归大自然,认养熊猫行动体现了王老吉毫无私欲的公益初心。
2014年,王老吉还宣布投入5000万元建造载有5·12汶川、4·20雅安等大地震珍贵资料的王老吉雅安地震科普博物馆。地震科普对地震预防、震中逃生、灾后救援、灾后重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公益界有资深人士曾说过,中国公益领域现在最缺的不是热情和钱,而是公益模式的创新。王老吉在雅安开创的“输血+造血”公益模式恰恰发挥了企业与援助对象间的能动性,实现了1+1>2的效应。它不单单是经济概念上的输血、造血,而且上升到安全概念上的地震科普,为救灾与重建打开了新思路。在传播公益正能量的同时,实现了区域经济、企业、民众乃至社会的“多赢”。
因此,笔者认为,坚持“企业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手抓的企业发展模式,这是王老吉深得人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打造高效务实的公益平台
再举一个例子,“王老吉四季彩虹公益行动”始于2013年,包括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和面向中小学的微心愿认领两大板块。活动开展两年以来,王老吉累计帮助近三百名贫困大学生,资助了十几所小学。在微心愿认领公益行动中,除了自身发
- 红罐案胜诉后王老吉再诉加多宝索赔29亿 广东高院已受理(2015-02-27)
- 快乐老张:失去王老吉后加多宝的五大营销败笔(2014-12-23)
- 王老吉连赢官司只赚吆喝? 加多宝称仍将上诉(2014-11-21)
- 王老吉连赢官司只赚吆喝? 加多宝官司连败称仍将上诉(2014-11-21)
- 绿盒王老吉内斗升级 同兴药业诉白云山违约索赔(201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