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添加剂的真面目

http://www.e23.cn2015-07-13北京晚报

    摘  要:非天使非魔鬼就是添加剂   爽口的毛肚、鲜嫩多汁的牛肉、吹弹可破的虾仁、鲜香的火锅,“上乘食材熬制”的高汤……走进各类餐厅,声称“新鲜食材”、“原汁原味”、“纯正熬制”的各类餐饮食品,以亮丽的颜色、诱人的气味、浓烈的味道让人胃口大开。近日有媒体曝光了食品添加剂乱象,发现市场上许多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其实不少是靠各类添加剂“调”出来的。

揭开添加剂的真面目
揭开添加剂的真面目

  非天使非魔鬼就是添加剂   爽口的毛肚、鲜嫩多汁的牛肉、吹弹可破的虾仁、鲜香的火锅,“上乘食材熬制”的高汤……走进各类餐厅,声称“新鲜食材”、“原汁原味”、“纯正熬制”的各类餐饮食品,以亮丽的颜色、诱人的气味、浓烈的味道让人胃口大开。近日有媒体曝光了食品添加剂乱象,发现市场上许多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其实不少是靠各类添加剂“调”出来的。

  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没有食品添加剂工业,就没有现代化食品工业”,这两句被食品行业人士当作共识的话,在普通百姓看来,就好比洪水猛兽般可怕,有调查显示,九成国人认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由食品添加剂造成。于是,食品添加剂就像一个矛盾体,有人认同追捧,有人质疑抨击。

  “食品添加剂古已有之,现在的问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违禁使用、超范围和超量使用等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食品行业专家、有“香料院士”之称的孙宝国表示。

  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我国历史记载:古人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往食品中添加天然色素;北魏时便使用盐卤作为凝固剂制作豆腐;南宋加工腊肉时会使用亚硝酸盐。国外也是如此,公元前1500年,埃及便用食用色素为糖果着色;公元前400年,人们开始为葡萄酒人工着色。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从抗氧化剂、膨松剂、甜味剂再到增稠剂等,我国批准使用的添加剂一共有2400多种,它们遍布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提高营养价值、改善口感、增加品种和方便性等诸多积极作用。那么,问题来了,食品添加剂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应该怎样看待才会心里有数?《知道》本期聚焦食品添加剂。

  和非法添加物不同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食品行业专家孙宝国表示,几乎所有食品中都含有添加剂,比如,大米中有防腐剂;面粉中有抗结剂、防腐剂;油要用到脱色剂、抗氧化剂;盐里有抗结剂;酱油和醋里都有防腐剂;馒头要用到膨松剂;外地或反季节水果都要用上保鲜剂和防腐剂等。“事实上只要按规定使用添加剂是十分安全的。”

  孙宝国认为,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中最严重的现象是违禁使用“非法添加物”。在我国, 只有列入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名单中的产品才可以被称之为食品添加剂, 除此之外均称为非法添加物,但有无良商人将严禁在食品中使用的化工原料或药物当成食品添加剂来使用,众所周知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最为典型,此外在辣椒酱及其制品、红心鸭蛋等食品中发现苏丹红;工业用火碱、过氧化氢和甲醛处理水发食品; 工业用吊白块用于面粉漂白; 双汇“瘦肉精”事件;在馒头制作过程中滥用硫磺熏蒸馒头, 致使馒头中维生素B2 受到破坏;将荧光增白剂掺入面条、粉丝用于增白;采用农药多菌灵等水溶液浸泡果品防腐;甲醛用于鱼类防腐等,都是在食品中违禁使用非法添加物的现象。当这些非法添加物由于滥用而暴露出问题时, 人们往往因为对食品添加剂缺乏了解, 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 而将责任归结到食品添加剂, 造成食品添加剂危害食品安全的错误观念。

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更多问题表现在超范围、超量使用上,如2011 年中央电视台曝光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玉米面馒头中并没有加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