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日,神州专车、滴滴快的接连宣布获得融资支持,尽管两者均表示资金会用于提升服务等方面,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高额融资的获得会让打车软件延续“补贴”大战。
近日,神州专车、滴滴快的接连宣布获得融资支持,尽管两者均表示资金会用于提升服务等方面,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高额融资的获得会让打车软件延续“补贴”大战。对此,有专家表示,现下消费者对网络预约出租车服务的需求并不稳定,部分消费都是在高额补贴中激发出来的;同时一旦约租车方案落地,此前持观望态度的大型企业就会涌入市场,趋于理性的需求叠加更为激烈的竞争,会让企业经营风险陡增。
融资烧钱?
“被催生”的需求泡沫
7月8日,滴滴快的宣布完成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此轮融资后其现金储备达到35亿美元。同时,这也是今年2月14日滴滴与快的宣布合并的首次融资。
无独有偶,就在一周前,神州专车的运营公司优车科技也宣布获得神州租车等2.5亿美元融资。
有业内人士指出,打车软件获得高额融资说明市场竞争仍旧激烈,通过“补贴”抢占市场份额的态势,也在新业务的竞争中延续。
根据交通部年初的表态,明确界定“专车”是租赁车辆的政策红线。这让拥有大量租赁车辆资源的神州租车看到了入场良机。
不仅如此,今年6月神州租车推出一组炮轰“黑专车”的公益海报中,一改低调作风,直指竞争对手Uber的安全软肋。尽管该广告引发了诸多争议和消费者的不满,但一剂“补贴”强心针,似乎又把神州租车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
“从表面上看,国内对在线约租车服务的需求很大,但事实上,在多数地区消费者的约租车需求,都是打车软件通过烧钱激发出来的,市场对专车等出行用车的需求并不稳定。”交通专家徐康明向中新网财经记者分析称。
在北京从事报刊出版工作的小王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补贴可能也不会刻意打专车,毕竟原价不便宜,偶尔碰上堵车还没有地铁快。
谈及近期有企业鼓励私人购买车辆从事网络预约用车服务的行为,徐康明直言:“风险很大。”他指出,首先,约租车管理方案还未正式落地,这些车辆在未来是否合法、合规是个未知数,很可能无法获得经营权;其次,约租车服务的需求与供应两端都存在不稳定因素,很多大型企业采取观望态度,如果在政策落地后大量涌入市场,现有企业经营风险将明显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