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山东沂水,饼干类中小食品厂虚标产品成分、仿造畅销产品已成为业界潜规则。中国青年网调查发现,这里生产的所谓“猴头菇”饼干、“蓝枸”饼干很多都不含猴菇粉、蓝莓粉、枸杞粉等,只是用香精调出来的味道。同时一些工厂生产车间不规范,易导致大肠杆菌超标,个别车间里甚至苍蝇飞舞。
厂存在的问题,企业均心知肚明。临沂蒙格尔食品公司业务经理王全刚就感叹,“我们这里的食品企业品牌意识普遍比较薄弱。”
在许多当地人看来,但凡市场上能见到的饼干、糖果类食品,沂水的食品厂“都能造”,“市场上什么好卖这里就产什么”。
记者了解到,前往超市探寻一些畅销品,买回来后仿造,是沂水许多中小食品厂的通行做法。在调查中,中国青年网发现,不少厂家都有从外面买回来的“备仿品”。
“一个产品上得快,下得也快,紧紧地跟着市场走。因为,新产品是利润最高的。”一位食品厂的技术主管告诉记者,这其实属于一种山寨现象。
他举例说,猴菇类产品火了之后,沂水的众多食品厂纷纷出产类似产品,第一个月利润都能在几十万甚至更多,第二个月就只有几万了,然后利润越来越低。由于同业竞争激烈,必然掀起价格战,而价格越低,品质也必然越来越差,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最终的结果是,偷工减料。
也因此,沂水众多中小食品厂加工的产品“走不了高端市场”。
中国青年网调查多家食品厂了解到,沂水中小企业出产的食品主要销往河南、河北、山西、云南、遵义、江苏等批发市场,以流入农村居多,最终大部分进入农村儿童之口。
沂水食品加工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按官方说法,沂水食品业的兴起与青岛食品厂对临沂的援助是分不开的。“是青援食品厂把沂水的食品产业带起来了。”山东沂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武伟介绍。
公开资料显示,1985年山东沂水青援食品厂成立。而随着青援食品逐步壮大,一些掌握了技术的工人辞职创业,“自立门户”,沂水县“集群式”大大小小的食品企业由此而来。
“沂水县这么多中小食品厂,可以说就是青援带起来的,所以各个工厂技术都差不多。”王明也说。
而从中国青年网走访的十余家食品厂来看,也基本佐证了这一说法。
以猴菇类产品为例,尽管各个厂家的价格都不同,但大部分价格在每斤3.5元左右,个别中等规模企业价格超过4元。
“应该是从模仿到超越,从模仿到突破,”业内人士感叹,沂水食品业从模仿青援的产品开始,仿造成就了众多中小食品企业,但真正“突围”者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