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所采访的多位用户认为,百度百科将免费修改规则设定得过于复杂,就是变相让用户付费。
黑色产业链丛生
除了百度百科难以免费修改外,另一位用户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了此前遭遇的贴吧代理要价。当时,该用户想开设一个官方贴吧,但数次均无法认证,此后便有各种代理找上门来,“想要认证必须要6万多元,然后代理公司会帮你注水,各种刷文章”。
记者亦了解到,包括关键词、贴吧、百科、知道等百度产品,均可以通过类似购买来进行操作。
事实上,百度设定的产品规则,除了为官方产品推销提供便利之外,也形成大量黑色产业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某电子商务网站上搜索“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推广”等关键词,均可出现大量相关服务店面。记者以需求方与其中两家进行沟通,两家均表示可以为企业建立词条或进行相关内容发布,要价数百元。
其中一家进行关键词优化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进行的是自然排名的关键词优化,一个词1500元,可以保证用户在搜索该关键词时企业官网呈现在首页。当记者追问其推广手法时,该人员则表示无法公布。
类似这样的店面很多,没有人知道该店面是否与百度内部存在利益输送,但可怕的是,该客服的言论导向了“付费即可优先”的业务逻辑。
此前,在一次研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疑难证据问题中心主任吴法天认为,百度商业化没有问题,但商业化背后的非法利益链条存在问题。“其实百度贴吧很像早先的BBS,但BBS版主基本上是无偿的,基于兴趣而产生的交流论坛,也没有任何商业利益,”吴法天指出,“贴吧卖出去之后,许多庸医甚至江湖骗子入驻贴吧,提供虚假信息,诱骗网民,获得非法利益。这牵涉到很大的公众利益。”而关键词排名、百科、知道等产品的风险,也均是这个逻辑。
“百度肯定不是价值观层面的问题,而是商业模式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出现了一些偏差。”业内人士吴俊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这个偏差出现在百度的转型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放大了。”
在前述业内人士看来,百度产品本身不作恶,“它最大的诟病在推广层面的销售上,在运营上。”
记者注意到,就在年初百度因“血友吧”一事陷入舆论风波时,网上流传疑似李彦宏的回应中指出:“我们的商业模式没有根本性问题,全世界的搜索引擎商业模式都是一样的。任何商业模式都不能说是完美的,但可以通过好的运营,好的价值观来弥补。”
时至今日,百度在重新审视商业模式之际,其变现与用户体验之间的权衡,令人尤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