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餐的小驿站 没厨房的小驿站 想搞助餐太难
编者按:想象中的蓝海,却在实践中成了困局。一面是独居、孤寡、高龄、失能的老年人对于高质量、多元化餐食需求的逐步提升;一面是养老驿站及社区餐企等助餐供给方还在艰难摸索:定价合理、多元营养的老年餐标准是什么?相对单一的老年餐来源,如何应对老年人慢性病下的多维需求?附加在 “最后一公里”配送上的隐形门槛与成本,何时能够降低?
位于丰台街道的前泥洼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以下简称“前泥洼驿站”)是北京市2021年第一批获公示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如果在寻常的工作日来到这家驿站,往往会看到三五个老年人在一间多功能室内进行理发及按摩的景象。
但前泥洼驿站也有在小微空间内办不了的事,那就是养老助餐。对于“驿站是否已稳定开展供餐”的问题,多位居住在周边的老年人均表示,目前没能在这个家门口的驿站内吃上热乎饭。
不开餐的小驿站
在前泥洼驿站门口的展示板上,公示了包括生活照料、助洁、助浴等八大养老服务内容,但目前这家驿站正常开展着的且能让驿站有所入账的服务内容,基本上只有中医按摩、艾灸理疗、理发以及代购商品服务。
前泥洼驿站的一名工作人员王慧(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按照相关规定,养老驿站要同时具备呼叫服务、助餐服务、日间照料、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六大功能,这样的配置实际上需要不小的空间,但在老小区建立的养老驿站,只能利用小微空间争取办更多的事。在前泥洼驿站内,理发与按摩同室操作,对于很多老年人而言已经习以为常。
已过古稀之年的王大爷一直很关注社区周边的老年饭桌和助餐点。今年初,老人家留意到前泥洼一区11号楼院外西侧的临街平房新引进了一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并且打出了“助餐”的招牌。“当时我和我的老伙伴们说,今后吃饭方便了,下楼溜弯的功夫儿就可以顺道把吃饭问题解决了。”
不过,截至目前,王大爷“溜弯之余吃个饭”的愿望还没能实现。“听人说,驿站提供过一次餐食。但后来几次到了饭点儿我去驿站看,都没有饭。”
没地做饭、外部配餐也失败了
2021年,以社区老年人“吃饭难”为代表的居家养老保障问题,被列入“每月一题”重点治理。作为前泥洼驿站积极响应民政部门号召的一大体现,“助餐”二字也被醒目标识在这家开业未满一年的新驿站招牌之上。
在前泥洼驿站门前,还能看到更多关于助餐服务的信息。除了招牌上明晃晃写着的“助餐”字样,在该驿站的公益服务公示信息中,针对助餐服务也明确列出了三项内容:为老人集中分餐、入户助餐、入户送餐,并详细公示了对应服务的价格。
此外,驿站其中一间多功能室的墙上张贴的“驿站消防紧急疏散图”中,也规划并标注出了“配餐间”的位置。
但这个只有一处小院、两间房子的驿站,室外的小院空间已用作老年人的阅览区及休息区,一间屋子已经集合了日间照料、理疗按摩以及理发等业务,另一间则专门用来为老人做艾灸,并没有设置出单独的厨房空间。
“像我们驿站只有两间屋子,且已经用作其他用途,制餐及用餐空间不够用;再就是搞餐饮涉及饮食卫生问题,厨房一用火又涉及到消防安全问题……种种因素吧,目前我们驿站内不具备开餐的条件。”王慧告诉记者,除了防疫要求人员不能聚集、不方便开展助餐业务外,不具备制餐条件,是现阶段该驿站没能提供餐食的主要原因。
据王慧表述,不具备制餐条件的前泥洼驿站也曾尝试与外部餐饮商家合作,购买餐食统一配送到店,再集中向老人们进行分餐。但老年餐讲究多,营养之外也要求软糯适口,但这一外部配餐实验因试餐老人们统一反馈“口味不适合”而叫停。
“老年餐不能卖得太贵,太贵没人买。当时合作的餐食20元一份,配送费3元,老人们说不好吃、太咸了。”王慧表示,在这次线上配餐探索未果后,驿站开始转变思路,向有订餐需求的老人主推“入户助餐”。
所谓“入户助餐”,就是由驿站的健康管家上门为老人做饭做菜,从买菜到做饭,乃至饭后收拾屋子,上门服务的健康管家都可以一并完成。根据服务清单公示信息,入户助餐服务35元/小时,两个小时起步,老人只须按照服务时长支付酬劳。
“线下我们实际上也想开餐,但是以目前驿站的情况,场地空间甚至人手都有限。” 对于社区老年人未来是否有望在驿站内就餐这一问题,王慧表示“还不确定”。
另起炉灶的难题
对于前泥洼驿站而言,站内没有地方做饭,以及和外部餐饮商家合作配餐失败,似乎都让这家驿站的助餐服务显得“名不副实”。谈及社区部分老年人对驿站未能开展线下助餐服务所产生的质疑,王慧表示,“另起炉灶”太难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杰华表示,落实助餐服务,对于很多养老驿站来说都是“从无到有”的,从客观条件来看,部分驿站 “另起炉灶”确实存在一些现实难题。“既没有多余的空间设置厨房,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及经验承担起餐饮责任,这是这部分驿站在先天上就存在的‘硬伤’。”
王慧对于当前驿站的助餐现状也有清楚的认知,她直言,眼下最紧要的,就是解决驿站缺乏安全可靠的老年餐食提供方的问题。
在某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刘嫣(化名)看来,相比另寻他处设置厨房,像前泥洼驿站这样在制餐方面并不具备优势的驿站,更易操作的是继续寻找外部餐饮商家,或者与具备老年餐制作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再度合作配餐。
让王慧看到点希望的是,她从新闻中看到,在增加养老助餐点位的同时,北京市民政部门也在对接社会化平台,今年3月在西城区的3个街道4家企业的6个驿站已经展开“数字助餐”的尝试,这也是北京首个养老助餐数字化试点:通过与外卖平台签约,可为老年人提供团餐、到店点餐和送餐上门等服务。
“数字助餐,会不会也是我们的一个机会?”王慧觉得,自己所在的驿站开展助餐服务有了新的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