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2”活动余温持续 多种形式助力消费复苏

2022-12-14 10:03:23

来源: 中国商报网

责任编辑:卢卫美

  “双11”刚结束,“双12”就到了。从“双12”开始,12月中下旬因有多个节日而被零售消费业认为是消费黄金旺季。

  记者注意到,今年不少商家延长了“双12”系列活动时间,或在“双12”后接续开展其他活动,延续促销。随着各大商圈的逐步回暖,人气逐渐回归。多种形式的消费季活动,正全面助力消费复苏。

  连日来,金塔县及时调整优化做好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大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力度,城市“烟火气”逐渐回归。

  线下市场全力以“复”

  即使电商发展到今天,对于整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占比也不超过30%,线下依然是当下中国消费的主力渠道。随着各大商圈逐步回暖,人气逐渐回归,今年“双12”全国各地商场也积极参与到大促中来。

  往年“双12”的补贴力度可能不及“双11”,然而今年不少商家的促销优惠力度堪比“双11”,有的甚至超过“双11”。

  重庆新世纪百货世纪新都在“双12”期间推出了打折、满减等优惠。消费者购买服装、化妆品、家居用品、儿童用品等多种商品,均可享受消费福利。重庆新光天地推出“双12年终盛典”,消费者购买美妆、服饰等商品及美食消费等可享受团劵、满减、折扣等优惠。

  在哈尔滨中央商城,中国黄金饰品给出每克减50元优惠幅度;周生生逢整克减30元,指定款定价黄金6折。

  除了商场做促销外,超市的“双12”主题促销活动也在持续进行。记者了解到,天津河西区一家连锁超市推出了“批发市集”“会员半价日”“年终大犒赏”等活动,很多促销商品的价格仅相当于市场价的一半左右,有些甚至能达到四折。

  宁波在“双12”购物节来临之际,联合阿里、拼多多、苏宁等平台,发放“双12”专项消费补贴,消费券的品类较多,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过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和疫情传播更为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今年的旺季难免会有一些不确定性。相较往年的“双12”,今年显得有些冷清。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线下恢复往日热闹的局面只是时间问题。

  延续促销

  从“双12”开始,12月中下旬因有多个节日而被零售消费业认为是消费黄金旺季。记者注意到,今年不少商家延长了“双12”系列活动时间,或者在“双12”之后紧接着开展其他活动,延续促销。

  如重庆来福士“双12”活动将持续至明年1月底;重庆百货旗下的百货、电器业态,在“双12”举办活动后将开展岁末跨年促销等系列活动。

  12月7日,海南离岛免税跨年狂欢季活动正式启动,拉开了海南跨年促消费大幕。本次活动将持续至2023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新春不打烊。

  今年的“双12苏州购物节”将持续至2023年2月5日,覆盖“双12”、冬至、元旦、春节、元宵等重要消费节点。

  为了拉动消费复苏、提振消费意愿,一系列利好政策接续出台,最大限度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各方活力。

  12月8日—19日,广州政府分三轮不间断发放消费券共计3000万元,派发的消费券涵盖轻茶餐饮、超市、电商、正餐住宿、百货五大类,面值从10元至100元不等。

  近日,南京市商务部门联合多家平台与企业,推出南京国际消费节系列活动,并紧扣“双12”、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结合商场超市、餐饮“高频消费”特点,通过发放不同类型的消费券,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快速恢复。

  在深圳,新一轮“乐购”活动已启动,市民购买电子和家用电器等,最高按照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此次活动将持续到12月26日。

  消费者王女士表示,“双11”刚结束,“双12”就到了。“双12”结束后,年货节马上就要来了。随着疫情政策的优化,总能赶上一波福利,去“薅羊毛”。

  消费复苏可期

  对于商场和商家来说,今年“双12”前后还是有些冷清。不过,业内人士普遍对接下来国内的消费恢复强度抱有很大信心。

  12月8日,贝恩公司在《2022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2》中指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仍然展现出强劲韧性,整体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6%,一举扭转2020年以来的一贯走势,并跑赢了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全国GDP增速。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疫情政策优化之后,人流和物流都会比以前更加畅通,消费也将随之缓慢复苏,预计明年二季度会是2023年全年GDP增速的高点。

  麦肯锡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2023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也指出,中国的消费势头有望于2023年开始复苏。

  报告显示,重塑中国消费市场的五大趋势为:中产阶层继续壮大;高端化势头延续;选择更明智,消费未降级;产品为王;本土企业正在赢得市场。

  “事实证明,日益富裕的中国消费者仍具有较强韧性。但经济压力还是令消费者在做出购物决策时更为审慎,他们在选择产品时也越来越看重品质和功能。随着这种情况在中国消费者中越来越普遍,能够快速应对这些变化的企业将会胜出。”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亚洲区消费及零售咨询业务负责人泽沛达(DanielZipser)说。

作者:陈晴   编辑:卢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