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实中却有这么一小撮人,他们不参与城市建设,却削尖脑袋想方设法投身城市管理,他们的辩证法完全是另一个范畴:为自己管理城市。
12月8日,一身穿“城管”制服的男子在建新南路的小吃摊前“执勤”。 本报记者摄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
现实中却有这么一小撮人,他们不参与城市建设,却削尖脑袋想方设法投身城市管理,他们的辩证法完全是另一个范畴:为自己管理城市。
他们是工作在阳光下、生活在阴暗角落里的人。他们穿着城管制服却不是城管,向摊贩收钱却没有执法权;或者不穿制服却以城管自居,业户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他们交钱。这群人活跃在我们身边,与市民擦肩而过,与业户口水战连连。这群人时常败坏城市的形象,与一批敢怒不敢言的摊贩对峙。
为获取一个谋生的角落,多数小业户不敢戳穿他们的真相。他们收的钱,几乎全进了私人的腰包。他们打着城管旗号,制造的却是———
城管之乱。
山大路科技市场有几千家商户,每天到哪儿吃午饭是个大问题。商户们有需要,40多家卖饭的摊主就聚集了过去,自发在附近的建新南路形成一个流动小吃街。
市民王华(化名)想在建新南路小吃街上卖饭,去考察时却发现,每天11:00-14:00都有几个穿着城管制服的人在附近看管,并且收钱,一个卖饭的小三轮车一个月收2000元,摊位大点的收费更多,在偏远角落一个摊位费也收1000元。这到底合理吗?收钱的到底是谁?
摊位费每月最高收2500元
12月3日,清冷,很多路人穿着羽绒服、戴着手套和帽子把自己包裹起来。
11:00前,很多摊主陆续把卖饭的车辆推到建新南路,开始了一天的生意。有些人为了干活利索点,索性脱掉外套,一位 30多岁的男子说:“冷点不怕,只要能挣钱就行,一天就看中午这3个小时了。”
连日来,很多在建新南路上卖饭的人都反映“城管”已经在建新南路收费好几年了,“我们交钱后‘城管’就给开收据,自称是城管执法局的人。”一摊主说。
“我听说城管执法局的工作人员不收费,但建新南路这边的城管却明目张胆收费,他们在路边把台阶抹上黄印当标记,划分了很多摊位,一个摊位两三米长,然后就找卖饭的人收费,不知道是不是假城管在收费,听说收费有好几年了,一直没人管。”在建新南路卖饭的陈刚(化名)说。
收费的“城管”开的票据什么样?是不是真的?陈刚说:“我们又不报销,一交半年的,收据也没有保存,不知道扔哪去了。”另一位摊主说:“我手里有票据又怎么样,‘城管’天天在这里看着,我的摊位费还不到期,也不敢举报,再说我们也怕惹事。”
一摊主介绍,他们每个月的摊位费在1000元-2500元不等,其中2000元以上的有一多半,一个月摊位费加起来怎么也有六七万元,这些钱都被“城管”收去了。
陈刚说:“这里收取的摊位费太高了,我们在这边卖饭都是挣个辛苦钱,一个饼3块,一碗面条5块,摊位费一个月2500块的话,卖500碗面条才够摊位费。其他地方听说都只收卫生费,这里交了钱不想干了还不退钱,很多来这里卖饭的都是进退两难。”
摊位费12000 得卖多少烧饼
在陈刚摊位旁边原来有个卖烧饼的,交了3个月的摊位费5000元,后来家里有事回去了一段时间,只干了一个月,忙完家里事想再来继续干,“城管”就让再拿钱,不拿钱就不让干,卖烧饼的人没有办法就走了。
为了挣钱回家翻盖房子,张建(化名)和媳妇在建新南路上卖起了驴肉火烧,他们每个月花2200元在小吃街上租了个位置较好的摊位,两人每天中午骑一个电动三轮车去卖,“交了费用了,天再冷也得来,一天不卖,70多块钱的摊位费就浪费了。”张建拉拉袖子说。
张建以前在其他地方卖饼,听说建新南路小吃街人流量大,就和媳妇过去了,结果收费的“城管”让他们交了半年的摊位费,不然就不让干。为了家里的新房子,张建还是交了半年的摊位费。
张建的媳妇一边用抹布擦着案板上的肉末一边说:“我们现在是进退两难,交了12000多块钱的摊位费,我们一个饼卖3块钱,有的4块钱,多少个饼才能收回来摊位费啊。天天受冻,去打工也比这挣钱多。”
环卫工人
“城管”每月只给300元垃圾清理费
12月3日下午2:10,很多卖饭的摊主开始收拾东西撤离建新南路,有些人还站在路边张望着,希望能再来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