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位于济阳县崔寨的第三粮库,国有企业济南民天集团(面粉)有限公司的一场“二次创业”正在进行。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安装榨油设备,为的是让济南人在新年伊始能吃上本地产的花生油。该项目是济南今年上马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
民天试生产的花生油“泉城民天”下线 记者崔健 摄□本报记者 石晓丹
济南有了本地产食用油。
在位于济阳县崔寨的第三粮库,国有企业济南民天集团(面粉)有限公司的一场“二次创业”正在进行。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安装榨油设备,为的是让济南人在新年伊始能吃上本地产的花生油。该项目是济南今年上马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
项目建成 市民新年吃新油
“26日下午,电力部门来给我们安装变压器,通电后单机试运行,一切正常的话就可以压榨花生油了。”24日,见到民天集团(面粉)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济南第三粮库主任马云庆时,他显得十分高兴。“最近一段时间都是一天当几天用,终于见到成果了。”今年年初,济南决定建设食用油民生工程。马云庆接到任务时,已是年中。经过两个月考察,真正开工已到8月。当时,记者在现场看到的还是一个大深坑。如今,这里已经建起4个生产车间,一间用于原料筛选和蒸炒,一间装有花生油压榨和过滤设备,另外还有2400吨的食用植物油储备罐和灌装生产线,目前投资已超过千万元。“设备都是最先进的。”马云庆说,整套压榨设备是从全国最好的设备生产商处购买的,还特意请河南权威院校进行设计组合。“花生也已经到位,就等1月1日出油上市了。”马云庆介绍,他们从山东优质花生生产基地挑选的花生,颗粒饱满,经过各项标准检测,均为一级花生。据了解,在原材料选择时,他们先到原产区将花生样品带回,检验合格后,再到产区检测一次,最终花生的水分、含油率、过氧化值和酸价等指标都合格后,才能使用。
26日,在灌装生产线车间内,其试生产的第一瓶750ml花生油下线,定名为“泉城民天”。
时隔20年 济南重现本地油
21日,一场大雪覆盖了已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济南油脂总公司的厂房。在这里记者遇到了曾先后担任济南油脂总公司副总经理的卢恩森和郭松年。“这儿曾经是济南的‘香油一条街’,离老远就能闻到炒花生和芝麻的香味。”忆起往日辉煌,两位老人不断感叹。据他们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前,济南人一直吃的都是本地产食用油,“那时粮食局的化验中心就在办公楼上,我们产的食用油吃着特别安全放心。”郭松年说,油脂总公司主要自榨大豆油和部分花生油,他们生产的油一度很受市民欢迎,逢年过节,厂门口都会排起长队。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粮油放开经营,济南本地食用油受到两面夹击。一方面,外国品牌不断走进中国市场,通过控制原材料价格,使刚刚走进市场的国有企业难以适应。另一方面,来自农村的榨油坊人工费用低廉,他们产的食用油价格便宜,最终导致油脂总公司承受不住冲击,一个济南人信任的食用油厂家就此没落。
现如今,济南油脂总公司办公用地多被出租,原来的办公楼变成了某单位职工宿舍,曾经囤油的仓库也成了个体户的“鱼库”,“到年底,这里就将被全部拆除。”
听闻济南即将上马食用油生产线,卢恩森倍感欣慰,“民天是好牌子,生产的食用油也肯定有保证,作为普通市民,让我觉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