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袋装鲜奶八年涨幅超一倍 企业抱怨称基本不挣钱
摘 要:家住西直门的张阿姨养成喝牛奶的习惯已经有十来年了。近日她像往常一样来到首体附近的家乐福买三元的袋装鲜牛奶时发现:又涨价了!从这个月开始,这种243毫升的鲜牛奶由原来的1.9元涨到了2.2元。
北京地区某奶企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即便涨价之后,北京市场上半斤装的普通纯牛奶价格也仅在2元钱,“收奶价格就要每公斤5元钱,再算上加工、运输、销售这么多环节以及损耗的成本,挣不挣钱显而易见!”他称,低温冷藏的袋奶保质期只有三天,损耗相对比保质期50天的百利包或利乐包牛奶更大,因此目前全国范围内坚持生产这种低温袋奶的仅有三元、光明等少数企业,包括伊利、蒙牛这些牛奶大户都不生产这类产品。即便三元、光明,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这种产品限制产量,因此时而会在市场上断货。
除了低温奶,保存期相对较长的纸包“枕奶”形势也好不到哪儿去。“这种奶一样赔钱!”一位内蒙古奶企负责人直截了当告诉北青报记者,这种产品主要是为了让品牌占住市场,说白了就是赔本赚个吆喝。
洋牛奶漂洋过海来卖低价
就在中国奶企普遍叫喊“白奶”不挣钱的同时,近半年来很多消费者突然发现越来越多的纯进口盒装鲜牛奶开始登上超市货架,而且价格还很“亲民”,与国产牛奶相差无几甚至更低。
据北青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原装鲜牛奶基本来自于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升包装的盒装鲜牛奶经常有打折促销或者“买一赠一”等优惠,最终价格往往仅在10多元一盒,有时甚至打出9.9元的最低价。而伊利、蒙牛、光明等国产1升盒装鲜牛奶的价格也在12至16元左右。
“为什么洋牛奶漂洋过海运到中国,价格还比国产奶便宜?”很多消费者开始疑惑:是洋牛奶赔本赚吆喝还是国产奶太暴利?“都不是,确实他们的奶源比中国便宜,即便算上长途运费可能还比我们低。”一家国产奶企人士这样回应北青报记者。他称这种状况其实并不稀奇,之前很多中国企业不在国内收购生奶而用进口洋奶粉作生产原料正是这个原因。他表示,中国奶牛的品种、生长环境、饲养技术等因素都决定了中国的牛奶成本不比国际奶源大国低。但他同时也认为,目前国外乳品企业希望打开中国鲜牛奶市场的意图相当明显,其中就包括采取很多低价策略引起一线城市消费者的关注。他介绍,这种洋牛奶主要是把大型超市和热门电商作为抢占目标,直指中国一线城市的主力消费人群,“当他们真的占据了市场主动以后,价格恐怕就不会再这么低了!”
- 林强荣膺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影响力企业家(2013-12-03)
- 全品类、全价格段、全规格段真低价助推济南国美强劲发展专访济南国美电器(2013-11-28)
- “赢在中国”第二波来袭,海尔中央空调启动“展翅计划”助力小微企业(2013-11-26)
- 家电企业财大气粗 16亿元买广告乐坏央视(2013-11-25)
- “赢在中国”第二波来袭,海尔中央空调启动“展翅计划”助力小微企业(201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