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伪P2P平台挂羊头卖狗肉 仅花10万元便可建网站圈钱
摘 要:10月份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P2P平台突然成为众矢之的,两个多月的时间,已经有约40家P2P平台出现挤兑、倒闭等问题。在越来越多的P2P平台岌岌可危的情势下,整个P2P行业遭遇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10月份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P2P平台突然成为众矢之的,两个多月的时间,已经有约40家P2P平台出现挤兑、倒闭等问题。在越来越多的P2P平台岌岌可危的情势下,整个P2P行业遭遇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那么,P2P这种模式究竟是否还值得投资者信任?在P2P这个“大概念”之下,还有哪些分支是高危动作?在劣币、良币混生的情况下,投资者又该以什么标准做出选择呢?
深圳市的张先生已经三天没有吃过一顿正经饭了,近一个月来他不停奔波于浙江省、湖北省、安徽省三地。在这些地区的三家P2P网贷平台上,他总共投入了约200万元资金,如今,张先生面临的结果很可能是血本无归。“早点去也许还能讨回部分钱,去晚了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张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他在一家P2P平台宣布提现困难后的第五天后赶到现场,发现公司早已人去楼空。“办公场所内能搬走的都被投资人搬光了,听说老板的车也被投资人扣了,当地警方已经介入调查,但情况很不乐观。”
与张先生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北京市的马女士,幸运的是,马女士的大部分投资已经在P2P平台倒闭前两天及时提出来了。“就差两天,现在想想真是九死一生,我已经打算把所有钱都存在银行了。”马女士心有余悸地向记者说道。
伪P2P网贷平台风险大
据第三方资讯平台网贷之家的监测数据显示,自2013年4月份以来,出现提现困难的网贷平台多达70家,这其中就包括马先生投资的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家家贷”、湖北省孝感市的“天力贷”、安徽省铜陵市的“铜都贷”。
“这是一个连锁反应。”网名为“勤恳的牛”的资深网贷投资人对记者表示,“近几个月来,P2P网贷平台的集中倒闭潮,一定程度上导致投资人信心崩溃,纷纷‘挤兑’,很多平台一时无法应对大批资金撤离,资金链一下就断裂了”。
然而,一位资深互联网金融分析人士却对此说法不以为然。“真正的P2P平台是纯中介形式的,投资人的每一笔投资都对应一个或多个真实的借款标的,在借款人还款之前投资人是不可以提前提现的,即不存在所谓的‘挤兑’,导致平台资金链断裂的说法。”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目前出事的平台大多都涉嫌“假标”、“自融”、“拆标”,即网站上所发出的借款标的是虚构的,投资人的钱大多被平台老板肆意挥霍或用于满足自有企业的融资需求。并且,标的都存在金额和期限的错配,将大额标拆成若干个小额标、将长期标拆成若干个短期标,来吸引更多追求短期高收益的投资人。这种借新还旧、庞氏骗局式的运营模式一旦启动,当后续新资金不能及时注入时,资金链断裂就是其必然结果。
这是P2P网贷的本来面目吗?网贷之家合伙人石鹏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正意义上的P2P网贷是指个人之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借贷行为,借款人在网贷平台上发布借款需求,投资人通过网站将资金借出。网贷平台只起到居间撮合的作用,而向投资人收取的服务费和向借款人收取的手续费是其最主要甚至唯一的利润来源。投资人的资金通过第三方监管账户直接转入借款人账户,网贷平台本身不应做资金池。但是,目前倒闭的这些平台均无一符合这些特征,基本都是披着P2P的外衣,进行集资自融以及放贷,赚取高额息差的伪P2P平台,投资它们具有极高的风险。
上述观点也得到了记者的进一步证实。一位前网贷平台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他此前任职的“某商贷”向借款
- P2P平台不可办资金池 不能触碰非法集资等红线(2013-12-09)
- 钓鱼网站诈骗忙牢记4点不上当(2013-12-10)
- 新版12306网站今起上线 或“购票迅如闪电”(2013-12-06)
- 网站为何爱用动物代言 搜狐用狐狸、腾讯是企鹅……(2013-12-03)
- 网站美工月薪高达10万元 电商人才缺口超20万(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