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购冲击下的超市困境:白领半月去超市一回
摘 要:“消费者只要动动鼠标,各色新鲜水果蔬菜、海鲜水产、特产肉类都会被跋山涉水地送到自家餐桌,“一网打尽”生鲜,已成为不少市民空闲时间的选择。而与此同时,已经顶上了“传统”名号的超市则不约而同地出现毛利率同比下滑的情况,“电商”对“传统超市”的影响正悄然浮现。”
,成本高企、消费走低加电商冲击导致去年超市、大型超市、百货、便利店、专业店和专卖店几大实体零售业态的毛利率都同比下滑。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外资超市从2012年开始陷入了危机。沃尔玛、家乐福、乐购这三家全球排名前三的外资零售企业,2013年在华开店幅度同比降低27%,且都出现了关店现象:沃尔玛关了5家店、家乐福关了2家、乐购关了5家。
近日,物美商业发布2013年度业绩显示,2013财年,物美商业公司权益所有人的净利润4.5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跌23.7%。这是物美商业近六年来,首次出现的净利润增长幅度走低。从2013年关闭门店的花费上看,物美商业已经进行过一轮门店的调整。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对此表示,“这种艰难不再仅影响到小的零售企业,连巨头都在为之所动”。
超市促销主打生鲜食品
“生鲜”成攒客“法宝”
已经退休的刘阿姨,通常会选择周末早晨购物。她的经验是周末超市的促销力度大,菜品新鲜,比早市还便宜,食品安全又有保障。
北青报记者在朝阳大悦城永旺超市看到,“生鲜食品”促销是周末的必修课,草莓、芒果、龙眼等保鲜膜包裹成独立包装10元一盒;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等当家菜最低2-3元/斤。附近的华堂超市、家乐福超市等也如出一辙,均印制了精美促销海报,“生鲜食品”都是促销的主打产品。
零售业内的行话说,“生鲜食品”是驱动整体卖场的灵魂,是超市经营的命脉,是商场集客力的重要来源,是门店吸引来客数的重要因素。有业内人士表示,生鲜业务高毛利、强聚客力,已经成了各大卖场的经营焦点。近年来,除了物美商业,沃尔玛、永辉超市、大润发等也纷纷在生鲜业务上发力。
物美商业方面表示, 2013年物美商业生鲜品类的销售和综合毛利均取得两位数的可比增长。数据显示,物美商业大北京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生鲜销售可比增长14.3%,综合毛利可比增长17.9%。2014年,将继续保持现有区域的开店速度,全力以赴在生鲜、物流系统、采购模式等方面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扩大蔬果、干货分类的优势,推动水产、肉品、熟食、烘焙分类的变革。
沃尔玛中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生鲜业务将成为沃尔玛吸引客流的“利器”。截止到去年9月份,沃尔玛在中国设立了5个干货配送中心和6个生鲜配送中心,在广东的生鲜配送中心试行水果冷链配送。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福澜则透露,争取到2014年年底,沃尔玛的冷链配送系统覆盖全国所有门店。
电商也瞄准“生鲜”
生鲜食品或成下一个热门电商品类
然而,被传统零售业当做攒客法宝的“生鲜食品”,已经被电商瞄上了。北青报记者调查中了解到,事实上,很多人表示,不去超市买水果“已久”,以后,随着“冷鲜”快递服务的完善,很多新鲜肉类也会通过电商采购。
调查显示,2012年5月31日,顺丰速运旗下的电商食品商城“顺丰优选”上线,主打水果等生鲜品类;淘宝、京东商城的生鲜频道也相继上线。2013年3月,1号店推出生鲜品类;5月天猫预售频道旗下上线“时令最新鲜”板块。
“电商瞄准生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利润。”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宋阳指出,相对于某些已经过度竞争的品类,生鲜的利润非常可观。资深电商专家也分析说,对于电商来讲,生鲜利润平均可达40%,其中海鲜和冻肉最高,水果次之,即使扣除20%的损耗率,也依然远远高于其他
- 央行拟严限第三方支付 单笔网购费用不超5000元(2014-03-17)
- 网购投诉居高不下 中消协吁网购行业落实新消法(2014-03-15)
-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今起实施 网购可七天无理由退货(2014-03-15)
- 调查:七成消费者闹心 图实不符成首因(2014-03-15)
- 网购商品无理由退货障碍多 “不宜退货”界定模糊(20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