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购冲击下的超市困境:白领半月去超市一回
摘 要:“消费者只要动动鼠标,各色新鲜水果蔬菜、海鲜水产、特产肉类都会被跋山涉水地送到自家餐桌,“一网打尽”生鲜,已成为不少市民空闲时间的选择。而与此同时,已经顶上了“传统”名号的超市则不约而同地出现毛利率同比下滑的情况,“电商”对“传统超市”的影响正悄然浮现。”
“消费者只要动动鼠标,各色新鲜水果蔬菜、海鲜水产、特产肉类都会被跋山涉水地送到自家餐桌,“一网打尽”生鲜,已成为不少市民空闲时间的选择。而与此同时,已经顶上了“传统”名号的超市则不约而同地出现毛利率同比下滑的情况,“电商”对“传统超市”的影响正悄然浮现。”
20年前,到北京新开业的中法合资“家乐福超市”购物,上下两层数千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店外准备的空旷的停车场,随意在开架式货柜上挑选包装食品、家庭日用品、生鲜等几千种商品,再到柜台统一结账,这种国外才有的超级市场“supermarket”,受到京城有车族的热捧,到这里采购成为一件有趣且时尚的事情。如今,20年过去,零售超市被冠以“传统超市”以示与电商的区别。不知不觉中,人们的购物方式、生活轨迹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传统”二字开始让这些零售巨头们感到压力。
价格比超市便宜
网上下单买日用品渐成新习惯
周末吃点啥好?坐在中关村某写字楼的孙小姐周五利用午休时间,在浏览顺丰优选、1号店等电商网站,细细比较有啥物美价廉的新货。许多人像孙小姐一样,已习惯从电子商务下单、支付和收取快件的方式购物:从电器、服饰、手机、图书、尿不湿、奶粉、纸巾到咖啡、饼干、牛肉干等各种包装食品、饮料,价格比超市便宜,也不需要现场购物。
到了2013年,一些主流电商的“生鲜超市”纷纷上线,售卖的黑山猪肉、黄海冰鲜黄花鱼、天津对虾等特色生鲜令销售火爆,一度有白领感叹,如今去传统超市的周期越来越长、可买的东西也比之前少多了。
孙小姐看到,某电商网站上进口智利无籽红提29元/斤、美国大樱桃49元/斤、新西兰牛油果9元/个,本土的小汤山绿色水芹菜18元/盒、某品牌黑猪肉25元/斤、黄海冰鲜黄花鱼49元/条……点点鼠标,把所需的水果和蔬菜、肉类放入“购物车”后,点击到另一个网页上在线支付,填写地址、手机号码后,这些新鲜货品周六就能送到家。
孙小姐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通常情况下买瓶装果汁、可乐、速溶咖啡这样的包装食品饮料比较放心,品质完全相同,价格统一好比较,适合网上买。而生鲜产品则风险大得多,她说:“多数情况还比较满意,但有的时候也有看到图片上很大、很水润的苹果,收到的实物比图片描述的小两圈,退货太麻烦,还需承担运费,凑合吃了吧”。
另外,与传统超市现场直观挑选不同,电商送货上门的果蔬的新鲜程度难料。卖家有时也无法控制物流,有时菜叶水灵、瓜果香甜,有时则西红柿摔破了、豆角打蔫,好坏有时需要“碰运气”。
关于电商网购生鲜,孙小姐说,时间成本也不得不考虑。她算了一笔账。如果去离家最近的某大超市,开车去往返加上停车需40分钟,挑选商品和排队结账共需1.5个小时。喜欢吃的进口水果需绕道去某水果专卖店。如此算来,现场购物至少需耗时3-3.5个小时,周末半天时间没了。她说:“如果要外出游玩或加班,我通常就选择网购。我半个月会逛一次大超市,以前这个频率是2-3天。”
消费者热衷电商购买
传统零售企业毛利全线下滑
毋庸置疑,消费者热衷通过电商购买水果和日用品等购买行为的改变,对传统零售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上市零售企业2013年半年财报显示,80%以上的企业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上涨,毛利率则绝大部分下降,企业销售的增幅慢于成本涨幅。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表示
- 央行拟严限第三方支付 单笔网购费用不超5000元(2014-03-17)
- 网购投诉居高不下 中消协吁网购行业落实新消法(2014-03-15)
-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今起实施 网购可七天无理由退货(2014-03-15)
- 调查:七成消费者闹心 图实不符成首因(2014-03-15)
- 网购商品无理由退货障碍多 “不宜退货”界定模糊(20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