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商的发展及不断涌现的商业综合体,给传统零售业造成巨大冲击。其中,外资商业零售企业在华的生存状态更是令人关注。5月5日,百盛在济南的唯一一家门店正式关闭。
电商的发展及不断涌现的商业综合体,给传统零售业造成巨大冲击。其中,外资商业零售企业在华的生存状态更是令人关注。5月5日,百盛在济南的唯一一家门店正式关闭。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也正调整全球布局,一方面撤离印度、泰国、哥伦比亚等多个边缘市场,另一方面重启巴西市场电商业务并密切关注中国电商发展。伊藤中国进行高层人事调整,希望给其北京市场业绩带来起色。有专家建议,外资零售企业要从顶层设计改变,进行错位经营,同时应加强本土化建设。
在雄心勃勃杀入济南两年后,百盛突然偃旗息鼓。
昨日(5月5日),百盛在济南的唯一一家门店正式关闭。济南百盛一位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表示,商场已经正式关门,专柜全部撤离,如果有退卡的消费者可以拿着有效证件尽快来办理。
至于百盛济南门店关闭的原因,记者致电北京百盛集团总部,但未获得正式回应。
山东大学房产研究中心主任李铁岗表示,百盛退出济南市场的原因,是由于商业地产总量供给相对大。另外,目前济南出现的多个商业综合体项目,也对百盛传统的商场模式造成了一定冲击。
开业两年便“夭折”/
据了解,百盛济南店位于市中心地标泉城广场附近,周围商业地产云集。百盛在此区域内已属边缘化位置。
土生土长的济南人田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泉城广场附近有银座购物中心,吸引了大量客流,北面有投资30多亿元的恒隆广场,是高档品牌的聚集地,还有丰富的餐饮业态吸引了不少人气,相对离泉城广场较远的百盛商场人流变得较少。
RET睿意德执行董事聂绮冰表示,山东当地百货品牌一直居于强势,也是百盛商场难以立足的原因。比如银座、贵和等当地品牌从起步、经营到品牌招商都早于百盛。这样百盛在资源和网络方面就要花更大的功夫,突破原有品牌的难度就更大。
此外,目前电商已经可以涵盖济南本地人很大一部分购物需求,因此逛商场更多的是满足社交需要,在满足购物需求的同时,又可以和朋友、客户聚会、吃饭、看电影等。
“百盛商场恰恰缺失这一点,业态单一、商品品牌同质化严重,价格方面也没有优势,没有特别的东西可以吸引人们去消费。”田先生表示。
北大纵横商业咨询零售业管理合伙人陶文盛分析称,从这家门店分析开看,从2012年开店仅经营两年就关闭,最大的可能是销售预期没达到。
事实上,这是百盛近两年来关闭的第五家店。2012年7月,百盛关闭了上海虹桥店和贵阳金凤凰店。2013年百盛又关闭了贵阳和石家庄的门店。目前百盛在中国36个城市仅剩下56家店。
关店的同时,集团业绩表现也不佳。2013年财报显示,百盛集团实现收入174.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3%,但经营所得利润下降49.7%至5.43亿元,净利润大幅下滑58.4%至3.54亿元。
零售专家丁利国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中国零售形势变化太快,外资企业已经普遍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以前在国外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经验已经在中国行不通;另一方面外资零售企业本土化还是不够,对变化中的中国市场敏感度不够,导致创新不足,都是小大小闹,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遭遇业绩困境的百盛也在寻求突破。去年百盛在北京复兴门店进行业态上的调整,引进了3000平方米的餐饮业态,希望能增加客流。
丁利国认为,百盛需要顶层设计,从根本上去变革才有希望,而不是小打小闹进行业态调整。
商业物业供大于求/
在阳光100置业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看来,现在很多企业在转型做商业地产,而商业地产有其特定规律,也特别考验商业地产商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