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与统一隔空大打口水战 不惜自残遏制对手

http://www.e23.cn2014-06-09中国经营报

    摘  要:先是统一董事长罗智先以“那位同学”暗指康师傅,提出批评;随后引来康师傅董事长魏应州“老二不听话”的反击——两位掌门人的公开喊话,让外界猜测新一轮的“康统大战”可能随时引爆。

  同质化竞争演变为“生死较量”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进军大陆市场以来,康师傅和统一这对来自台湾的冤家已经缠斗了十年有余。外人也许无法理解,两家同样根起于台湾的企业,为何会有如此深仇大恨。

  其实,魏氏四兄弟开始创业之时,统一已经是台湾家喻户晓的食品老大。但是早几年进入大陆市场的康师傅占尽先机,使得统一一直充当着“小弟”的角色。

  所以,早些年魏应州根本没把统一看在眼里。2009年康师傅在台北上市前,魏应州曾对外表示,做生意40多年,没有找到比速食面更好做的生意,因为全球食品龙头雀巢食品并不会做红烧牛肉面,只要把日清和华隆食品干掉就好了。“要怎么当老大?只要让老二离你愈远,你就是绝对的老大。”魏应州直言。

  然而,话出不久,统一押宝的老坛酸菜牛肉面就在当年翻身,不仅使其方便面业务扭转多年亏损的局面,还实现了单一产品在五年时间里,从1.2亿元狂翻40倍达到50亿元的年营收成绩。

  统一就这样突如其来地成为康师傅的劲敌。

  缺乏心理准备的康师傅于2010年前后推出陈坛酸菜牛肉面,布局酸菜口味市场,酸菜面在2011年一跃成为仅次于红烧牛肉面的第二大品类;而产品的高度同质化,让康师傅统一都将对方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战火不断。

  这样的对抗局面随着市场的日益饱和而更加紧张,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内方便面产业增速确实在放缓,企业难以从行业空间增速中获得发展,只能通过挤占其他企业市场以获得发展。康师傅和统一作为行业内龙头企业,相互间争斗势必更加激烈。

  根据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方便面2013年的市场规模为859.97亿元,同比增长仅3.48%,2012年的增长率为4.1%,而在之前,这个市场的增长率高达10%。

  不仅如此,还有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由于成本的不断上涨,方便面单品的净利润一直在下行,行业低利润已经是从业者的共识。这样,企业只能通过提高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来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而严重的同质化使得康统之间的竞争成为你死我活的较量,有行业咨询师告诉记者,过度竞争大多发生在行业发展尚未成熟,企业座次还不稳定;且行业市场本身就是红海,因市场空间有限,只能靠“此长彼消”从竞争对手手中争抢份额;再有就是行业内并没有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竞争最为直接。

  国内很多消费品行业都经历过这种竞争阶段。几年前,乳业巨头蒙牛和伊利之间的黑公关事件,至今令人唏嘘。而啤酒行业的终端买断,甚至贴身肉搏、直接巷战也曾多次上演。

  但这种“损人不利己”的竞争到底能持续多久?有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消费者最关心的不是谁会成为老大,而是谁能提供更加优秀和安全的产品。“麦当劳和肯德基也有竞争,但他们竞争的焦点在于新口味和新产品,而不是谁打服谁。”

  但被同质化裹挟着的康师傅和统一似乎还难以脱身,据记者了解,双方都在进行相关的尝试,比如统一专门成立“新品委员会”,由企划、研发、食品安全、事业部等部门的成员组成,负责寻找、研发新口味,并对新口味进行评测。康师傅方面也有一个由20多人组成的团队,其中多位“专员”常驻康师傅在内地下设的7家分公司中,负责寻找有特色的地方口味。

  但是一位市场人士指出,多年来两家企业虽然在差异领域均有尝试和涉猎,但是并未扭转旗下主要业绩来源为方便面和茶饮的现状。只不过茶饮料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双方竞争尚未到白热化程度;而方便面市场成为双方竞争最为胶着的板块。

  更何况,新仇旧恨交织中的康师傅和统一,能否真如双方所言“为了行业大局”而放弃个人恩怨?至少目前看来,休战还言之尚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