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曝泄密、虚报销量 小米进入“烦恼季”
摘 要:正在致力向大陆以外市场扩张的小米遇到了麻烦。近日,小米接连在台湾市场出现“丑闻”。先后出现“虚报销量”和“私自上传用户数据”问题。
正在致力向大陆以外市场扩张的小米遇到了麻烦。近日,小米接连在台湾市场出现“丑闻”。先后出现“虚报销量”和“私自上传用户数据”问题。
在台湾市场,小米复制了曾于内地大获成功的营销模式,然而这些方法在市场环境更为成熟的台湾却显得“水土不服”。
在大陆市场,小米同样连获“差评”。红米手机销量喜人,用户却纷纷吐槽“死机是正常现象”,甚至出现了不少“如何克服红米死机”的教程。此外,小米一位员工在社交平台“奚落”诺基亚被裁员工,也引发了外界的指责。
连获“差评”,小米遭遇“长大的”烦恼。小米一直在争议中成长,此前针对小米的吐槽也常有,但对于这家当时“非主流”的手机厂商,多数问题被外界忽视。2010年,小米拔地而起,如今小米市值已达“数百亿美元”,有数据显示,其已经成为国内市场销量第二的厂商。随着身价与影响力的提升,外界对于小米的要求变得更为“严格”,“差评”也由此愈发显眼。
小米在台湾市场“水土不服”
小米赖以成功的“抢购模式”和“饥饿营销”,在台湾这个法制与监管健全的市场上,显得有些不适
正在向海外扩张的小米遇到了麻烦。
近日,台湾媒体报道称,小米手机未经用户同意上传用户数据,存在泄露个人隐私风险。这一消息引发了小米用户的恐慌。
台湾媒体援引芬安全(F-Secure)的测试报告指出,小米手机会将手机号码、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EI(国际移动装置识别码)等用户信息回传至小米服务器。
测试报告指出,用户电话号码等信息没有加密,而是采用明码传递。其中存在的隐患是,具备相当电脑能力的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监听手段在同一网络环境中直接获取用户电话号码。
此后,小米公司解释,台湾媒体所报道的“个人隐私泄露”事件,涉及一项名为“网络短信”的服务。而回传手机号码、IMSI、IMEI等,是用来检测手机的在线状态,以正常使用该项服务。
小米承认了明码传输一事,发出公开道歉。在8月10日提供系统更新,关闭了“网络短信”自动激活功能。同时,将“网络短信”用于识别用户的电话号码进行加密。
这不是小米第一次在台湾被抓住“小辫子”。
就在这个月,因为“虚报红米手机销量”,小米被台湾监管机构罚款60万新台币(约合12.31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台湾小米在2013年12月9日、16日与23日共举办3次网络购买红米手机活动,分别开放1万台、1万台、8000台红米手机购买,并宣称销售完毕。但经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调查,在宣称时点所接受的抢购资格数分别为9339个、9492个及7389个。
对此,小米公开致歉,但只承认少卖了30台手机,称“提前发放的F码是否计入销售数量”存在争议。
小米从2013年开始进军台湾、香港等市场,来到台湾后,小米复制了曾于大陆市场上普遍采用的预售、秒杀等“饥饿营销”方式。然而,小米赖以成功的“抢购模式”和“饥饿营销”,在这个法制与监管健全的市场上,显得有些不适。
事实上,对于小米的销量,大陆亦有质疑的声音,但最终只有质疑。
不是第一次被曝光“泄密”
小米已经迅速膨胀至“数百亿美元”市值,用户对于小米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不再是抱着“买了一部便宜手机”的心态
- 小米在台陷收集用户信息争议 关闭相关自启功能(2014-08-12)
- 小米手机未经允许上传用户数据 存泄露隐私风险(2014-08-12)
- 王思聪炮轰小米:靠饥饿营销和假数据来骗脑残(2014-08-06)
- 小米新手机性价比不再 创新现疲态恐遇转折点(2014-08-05)
- 小米网络抢购模式海外出师不利:用户体验吐槽多(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