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电商热衷造节 消费者买账吗?

http://www.e23.cn2014-08-26人民日报

    摘  要:8月1日,聚美优品推出4.5周年庆;8月3日,国美推出“男人节”;8月12—14日,苏宁易购推出“姨妈节”;8月14日—16日,唯品会推出“撒娇节”……仅仅8月份,各大网络电商推出的节日就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继淘宝推出“双十一”促销节日并取得骄人成绩之后,电商造节似乎成了一种风气,好像一年不推出几个节日进行几轮打折都刷不出存在感。

  8月1日,聚美优品推出4.5周年庆;8月3日,国美推出“男人节”;8月12—14日,苏宁易购推出“姨妈节”;8月14日—16日,唯品会推出“撒娇节”……仅仅8月份,各大网络电商推出的节日就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继淘宝推出“双十一”促销节日并取得骄人成绩之后,电商造节似乎成了一种风气,好像一年不推出几个节日进行几轮打折都刷不出存在感。那么,为何电商如此热衷造节,消费者又是否买账呢?

  竞争日趋激烈,电商要销量更要眼球

  “双十一”可谓国内电商造节的鼻祖,也赢得了傲人的战绩:从2009年开始的“双十一”,到2013年成交屡创新高,单日总成交额达350.19亿元。

  那么,最近这些电商造的节,成绩如何呢?刚刚过去的苏宁易购“818”周年庆大促,主办方从7月份就开始预热宣传。“8月18日苏宁易购订单数为220万单,销售额同比增长390%。”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介绍。

  可见,如果商家真正让利,折扣力度大的电商购物节还是能吸引不少消费者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总体来讲,上半年网络购物市场,促销频率与参与度都有所提升。

  而“男人节”“姨妈节”“撒娇节”这些节日,至今尚未大肆宣传自己的销售额。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小星认为:“制造节日是将公司品牌推向市场的一种较为直接快速的方法。比如唯品会‘撒娇节’,很有针对性,抓住了女性消费者的痛点,在博眼球之外,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曹磊也认为:“互联网经济是一种眼球经济,造节本身是为了博得影响力。”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B2C(商家对客户)网络零售市场上,天猫排名第一,占57.4%的份额;京东名列第二,占据21.1%的份额;国美在线、唯品会、苏宁易购等位列其后。可见,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中小电商在两强争霸的压力之下,竞争日趋激烈。“电商之间为了争抢客户,扩大交易额,造节促销越来越多并不奇怪。”曹磊说。

  “当前,电商重点应放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保障消费者权益上,努力做到产品质量有保障。”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表示。

  节日目不暇接,消费者关注大不如前

  “男人节”“姨妈节”“撒娇节”纷纷来袭,电商造节,消费者买账吗?

  “类似的促销节日太多了,错过一个还会有下一个吧,平时工作又比较忙,所以也就没那么关注了。”白领小吴告诉记者,“而且也没有感觉比平时便宜多少,所以没有凑热闹。”

  “最近关注电商促销比较少了。因为之前贪便宜买的很多东西直到现在还没用完。但是,网购已经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北京某高校大三的学生小刘说。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类似小吴、小刘这样的反馈还有很多。当前电商造节越来越多,获得的关注却大不如前。

  首先,并不是每一个电商都能造出“双十一”。淘宝“双十一”是国内网购造节的发端,有新鲜感,消费者关注度很高,同时打折力度也比较大,确实能给消费者不少实惠。此后,各大电商纷纷效仿,然而物以稀为贵,“节”越多,消费者的新鲜感越少,注意力逐渐分散,对单个节日的关注度也在降低。

其次,有相当一部分电商造节的噱头大于实质。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