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今年初出租车全国抗议开始,到“私家车能否成为专车”的法规之争,滴滴和快的这大半年来已经“成功”将这一池子水搅和得足够“浑浊”。
仍然没有有关拼车车辆的准确定义。另外一家拼车APP“51用车”是通过几个条件定义拼车的:目的应该是非营利,价格上双方应分摊费用,车主有固定工作,行车线路固定,时间为上下时间段,乘客须是同路人。
但是这样却很难实现。由于缺乏行业监管,黑车混迹于拼车之中也算常见。而用户与车主的信任如何建立,如何对车主进行选择,在拼车期间发生事故后如何理赔,都成为拼车行业发展的障碍。
不过,拼车领域快滴的加入,能对行业政策法规有一定促进作用。张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行业的摸索与建立初期均会出现政策和法规方面的缺失,企业推动行业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实际是对政府部门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