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从“致癌校服”到“天价校服” 校服行业需反思

http://www.e23.cn2015-05-22中国亳州网

    摘  要:2013年开学季,上海质监局对该市22批次学生服产品进行抽检,发现有6个批次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供应多家学校的某服装公司还存在致癌威胁,严重影响学生健康。继“致癌校服后”,2014年最引人关注的则是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访华引发中国校服“丑到爆”的讨论。

  2013年开学季,上海质监局对该市22批次学生服产品进行抽检,发现有6个批次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供应多家学校的某服装公司还存在致癌威胁,严重影响学生健康。继“致癌校服后”,2014年最引人关注的则是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访华引发中国校服“丑到爆”的讨论。接着,2015年开学季,广东东莞又曝出2180元的“天价校服”事件……校服争论可谓一年一个新选题,但都未脱离过“校服“这一论题。到底是什么让中国校服的境地如此倍受质疑而又难以快速前进呢?整个校服的产业链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为此,记者走访了中国校服第一品牌伊顿纪德、南京某重点小学及上海中小学现在的校服征订解决方案。

从“致癌校服”到“天价校服” 校服行业需反思

  校服是一种制服文化,也是校园的流动名片

  “着装成就人。”这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名言。校服即是“特定着装”的一种,而制服是着装的一种外在标识,不管是工人的工装、军人的军装,还是医生护士的白大褂。而校服可谓是孩子对正式着装的第一次认知,而校服的内涵同样十分丰富。

  日本的校服时尚,英国的校服精致,美国的校服自由大胆,这些都是其文化熏陶与美学意识的体现。反观中国的校服,除了做工粗糙、成本低廉的“好处”之外,恐怕还有阻止未成年人过早产生性别意识的意图。宽大肥厚的校服,刻意淡化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可减少孩子早恋的可能,但同时也遏制了他们欣赏美的机会,学生中智商高情商低的情况日渐普遍。可以说,在孩子成长的十多年里,校服相伴着整个青春成长,可以说它是青春飞扬最直观、最生动的载体。

  校服影响着对学生非常重要的浸润、熏陶、礼仪和塑造的功能。青少年时期正是审美意识形成的关键时代,但现在很多国内学校并未意识到校服是唤醒学生美的意识、提升学生美的自信与气质的重要载体。这就使国内校服显得落后许多。相对应的,智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早已泛滥,唯有美学教育却一直缺位。

  穿着这样的校服,缺少美学认知长大的一代,正如春天花不开秋天就不会结果一样,缺少美学熏陶的一代如何积淀出文明软实力呢?

  国内校服是“统一”,国外校服是时尚

  在国内,许多家庭、学校都认为“校服只是为了简单的统一着装需要”;但在国外,校服是一种时尚,相较于国内学生对校服的“厌倦情绪”,在日本韩国,学生将穿校服当成时尚,不少学生毕业后还留恋、喜爱校服风格,让校服的价值更一步得到延伸。

  可以说,国外校服最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即注重审美,将真正的美育价值载体发挥到极致。如日本校服,在设计上会参照西装或职业装的标准,辅以柔线的设计,从而突出学生的温纯与可爱。白衬衫、小领结、毛线背心、短裙、高筒袜、黑皮鞋……这些看似很“潮”的配饰都被纳入日韩校服,既体现了时尚的元素又体现了活泼可爱的本性,因而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此外,国外校服对文化传承的深入也值得一说。不少国家校服款式都与本国文化有机结合。如英国校服以经典优雅的款式使一代代英国学生传承了英国人严谨高雅的气质;日本在校服的设计中注重加入流行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时尚的正确认识;韩国较为西化的校服款式,体现了韩国飞速发展的国际化步伐。而我国目前最常采用的“面口袋”运动装似乎完全找不到渗透或延续我们民族文化的内涵。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根基与传承,原本是可以更加精巧应用的呀,如我们的中山装、旗袍、汉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