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面二孩”政策的诱惑之下,2016年开年就有多款洋奶粉宣布进入中国市场,上周,来自瑞典的老牌奶粉企业Semper在天猫网站开设旗舰店,打开官方销售渠道;上周三,原装原罐的荷仕兰奶粉也宣布在中国市场推新品
间的争夺不可避免。
国产奶粉的应对之道
按照乳粉行业的统计,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年需求量为60万吨,2015年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进口量已经达到了20万吨,据行业人士的保守预测,2016年这一数量将增至30万吨,几乎会占到市场供应量的一半,换句话说,国内消费者每消费10罐婴幼儿配方奶粉,其中5罐都来自于国外。这对于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
实际上,在电商渠道开放之际,有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人士便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了经营难度,也曾透露出放弃的想法,不过由于该品牌区域性较强、服务半径较短,一定程度上能够自给自足,因此也未能彻底放弃乳粉业务,但是该企业人士也表示,已能够深切地看到消费环境的变化,即从线下门店到线上网店、从区域品牌到选择国外奶粉品牌。
宋亮此前也提到,国内乳粉企业压力空前,首要的应对方式是完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提升行业的集中度,将资源和优势集中在一起,以强制胜。此外,差异化竞争和转型也是企业生存的出路之一。就这一方面来讲,似乎国内部分企业已经感知到了这一点并付诸行动。就在2015年,贝因美牵手韩国每日乳业,发展特殊用途奶粉;合生元则收购澳大利亚保健品公司,从单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向多元化的家庭营养品提供商转型。这一转型的背后,就是国产乳粉在现实难题前提前寻找合适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