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无人问津?倒闭背后是洗牌还是消亡
曾经被资本热捧的无人零售,不断传出关张消息。一些传统门店却开始借助技术提升消费体验。新技术与零售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但是零售数字化转型,还是应该回归零售本身,注重便利和优质产品。
2019年12月27日11点30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光华东里中海广场一层的一家奶茶店排起了长队,斜对面的一家无人超市却相对冷清。此时原本是白领们用餐购物的黄金时段,在20分钟内,仅有4个人进入这家超市购物。
无人值守、“码”上就走,大数据预测消费习惯、智能防盗识别系统……众多新科技加持的无人零售在2017年闪亮登场。如今,两年过去了,作为零售界的新宠,无人零售给外界的印象仍更多停留在技术层面。近段时间,还不断传出关张的消息。
这个曾经的风口行业现状如何,真的无人问津吗?倒闭的背后是洗牌还是消亡?未来会走向哪里?《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多地首家无人零售店停业
位于宁波新碶东河路上的无人售货超市,曾是北仑区首个亮相的无人超市,在经营7个月之后,于去年11月底关门。不仅如此,无锡、济南等地的首家无人零售门店也都宣布停业。
多地首家无人零售门店的停业,让2017年携资本和技术而来的无人零售风光不再。
2017年被业内人士称为“无人零售元年”,无人货架一夜之间摆在了不少城市的街头,很多无人超市也开门大吉。然而,好景不长。2017年当年,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便传出关门的消息。2018年2月,成都的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被曝停运。去年4月,广州新河浦路的无人零售店爱士多突然关门……大量无人零售纷纷倒下。
根据媒体的调查,一些无人超市,甚至直接改成了正常的超市,其中不乏知名电商平台旗下的无人超市。
无人很新鲜,便利更重要
对于无人零售店的停业潮,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消费者而言,相比零售门店的自动化程度、购物过程的“科技感”,他们更关心的则是综合性的消费体验。目前的无人零售店和普通便利店相比,只是少了店员,其他方面并没有多大改变。无人零售的核心不应该是无人,而是便利和产品。
2019年12月30日晚上,记者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一小区外的无人货架看到,该货架销售的酸奶比附近的便利店价格还要贵。“这很难让人产生购物欲。”一位路过的行人表示。
此外,无人零售店本身的技术问题有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消费体验。上述宁波首家无人零售店的老板表示,曾有一次系统延迟了更新时间,凌晨3点,机器怎么都没反应,把消费者给困在店里了。
对此,山东财经大学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刘侠表示,无人零售现在有很多问题和劣势,虽然人工成本降低,但是必然会带来运营成本的增加。而且在物品丢失和技术性方面,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无人零售看似在房租和人工方面具备一定成本优势,但从实际情况看,整体运营成本却很高。无人超市的货物自动识别设备和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建立起来的运营系统,前期都需要高昂的投入,后期的维护成本也不是小数目。
资本的退潮则给了无人零售致命一击。一位创投人士表示,投资人逐渐发现,盲目扩张的无人零售项目无法取得场景贴合度、补货成本、用户贴合度等多方平衡,大规模融资难以持续。资本逐渐回归理性,不再傻投钱了。
不少超市和卖场实现自助结账
在无人零售行业出现倒闭潮的同时,一些新的无人零售店却在开张。杭州、滁州、六安等地都有新的门店开始营业。
除了完全无人的零售门店,一些传统门店也开始借助技术提升消费体验。记者在北京华润万家、迪卡侬运动超市等门店走访发现,自助结账逐渐成为这些超市的标配。这些超市的收银员都表示,很乐意帮助消费者了解、尝试使用自助结账。
“如果遇到结账队伍长的时候,自助结账还是很方便的。”一位在北京朝阳区某迪卡侬运动超市购物的消费者表示。记者看到,消费者将所购商品放进一个购物篮里,屏幕上就能自动显示商品明细及价格,消费者扫码即可支付。
对此,有评论指出,如今,新技术与零售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越来越具备科技感的生活注定加速到来,无人超市、无人货架依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一家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无人便利店市场规模在2018年时达到了11亿元,2020年预计将达到33亿元。
深圳市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联合执行会长汤军撰文表示,无人便利店仅仅吹响了传统便利店数字化转型的号角。唯有还零售以零售,回归零售本质,为零售效率与效益提供翻天覆地的变革者才有可能成为未来零售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