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刚刚结束的济南市两会上,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再次被写入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13年为民办实事之一。农贸市场像超市一样实现食品来源去向可追溯,是否可行?作为全市唯一已经进行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的批发市场,七里堡走上一条试验之路
进展
七里堡建追溯体系政府投入超过千万元
七里堡市场作为大型农贸批发市场,与商超相比,价格便宜,大批量销售,有着特定消费群体。但近年来,七里堡市场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影响市场声誉。在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不改变就无法生存,建立肉菜追溯体系正是七里堡市场改变的方向。
据七里堡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发改委已经投入300多万元进行市场信息化建设,商务部门提供了100多台电脑秤(交易一体机),每台价值1万元。现在市场上共有800多个蔬菜批发业户,除了第一批投入的100多台电脑秤外,预计还需继续投入700多台,如此算来,政府部门仅在七里堡市场的前期投入将超过千万元。“市场方也投入不少资金进行基础建设,建7号大棚就花了三四百万,还有市场地面、消防、照明、排水系统等方面的改造。”七里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七里堡市场主要收入渠道来自业户缴纳的摊位费,但仅靠这块收入不足以完成改造,后续还要建5个大棚,七里堡市场的投资方福信集团资金雄厚,将提供财力支持。
济南市商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季度将对2012年试运行的追溯系统进行完善;二季度开展调查摸底,确定扩大肉菜流通追溯建设覆盖面后扩建节点企业名单,完成专用设备的选型、配置、参数、数量等需求分析,完成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招标;下半年在各流通节点企业开展系统集成、设备安装,全面完成追溯体系建设任务。
目前作为肉菜追溯体系一部分的肉类追溯尚未启动,七里堡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上主要的生肉批发业户数量相对较少,实现肉类追溯的难度比蔬菜追溯小。
延伸阅读
肉菜追溯再次列入为民办实事
继2012年之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再次被写入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13年为民办实事之一。今年,济南市将扩大肉菜追溯体系建设覆盖面,在2个大型批发市场、20个大中型超市门店、1个外埠肉品专卖店等流通节点企业建设运行肉菜追溯系统。
2010年9月份,商务部、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选取了上海、重庆、大连、青岛等10个城市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其主要内容是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肉菜商品流通的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从而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并以此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诚信经营和责任意识,促进放心消费。2011年7月,济南市与天津、石家庄等10个城市成为肉类蔬菜追溯体系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
□本报记者 陈庆芳
“我试用过新秤,就跟台小电脑似的,还要学习操作系统,太复杂。据说每个摊位只配发一台新秤,早上生意忙的时候,根本不够用。不知道实行蔬菜追溯后,会不会影响生意。”蔬菜追溯对刘雷来说是个新鲜事物,他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卖菜生意会不会受影响。
在七里堡市场7号大棚内,不少业户跟刘雷一样,对蔬菜追溯持观望态度。旨在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肉菜追溯体系,无疑是件好事,但真正建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七里堡市场管理者也坦言,在推行蔬菜追溯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事。
业户:难适应
“新秤就是台小电脑,用起来很复杂”
常年在市场卖白菜的刘雷说,“市场新配秤就像台小电脑,里面的程序太复杂,要是真统一用了,光学怎么用程序,就得学一段时间。再加上新秤还是触摸屏幕,根本用不习惯。”
来自长清的批发商李先生还提到,按照规定,市场上配发的信息秤每个业户只有一台,但凌晨繁忙的时候,一台秤根本不够用,“就像我批发芹菜,经常好几个客户等着拿货,我现在有两台秤,才勉强够用。要是以后只有一台秤,客户多的时候只能排队等着,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很多客户根本不愿意等,人家就会找别的卖主”。
济南七里堡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振东坦言,市场自去年开始建设蔬菜追溯体系,目前来看推广的最大困难就是业户接受需要过程。在市场上做批发生意的业户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有些业户已经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眼神也不大好,再加上新秤系统复杂,很多业户反映不会用。“对此,市场方也在寻找相应解决办法。”孙振东说,从去年至今,市场管理方已经组织3次宣导,向业户讲解蔬菜追溯体系,讲解如何使用电脑秤。另外,正在联系厂家技术人员对电脑秤系统进行简化,比如减少输入密码次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