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场雾霾天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也让“菜篮子”价格进一步上涨。数据显示,济南菜价已连涨10周,其中占据济南市场七成的外地菜成为菜价最大推手。而由于产量减少、流通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菜价的持续上涨并没有给产业链各环节带来更多利润。
16日,在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白菜批发价已涨到每斤0.6元。 记者张刚 摄
一场雾霾天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也让“菜篮子”价格进一步上涨。数据显示,济南菜价已连涨10周,其中占据济南市场七成的外地菜成为菜价最大推手。而由于产量减少、流通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菜价的持续上涨并没有给产业链各环节带来更多利润。
为保证本地菜供给率,平抑菜价,济南市农业部门推出“保供菜田”项目建设,目前15万亩应急菜田已经建成且投入使用。同时,为降低物流成本,国务院日前出台了10条降低流通费用的政策措施。“拽住”菜价,各方均看到了希望。
上图:受天气及春节临近影响,济南蔬菜价格普遍上涨。
上图:昨日,在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市民在购买芹菜。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张刚 摄□本报记者 刘彪 苏冉
大雪之后紧接着连续多天雾霾,菜价噌噌往上涨,来自山东省农业厅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山东菜价已连涨10周,济南亦是如此。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菜价上涨原因是产量、供应量锐减一半以上;流通领域交通不畅,车辆减速慢行或者绕道而行增加了成本……
渐高的菜价并没有带来产业链诸多环节欢欣鼓舞,各环节普遍反映“不见钱”、还不如天气好时赚钱多。虽然现在天气渐渐转好,但消费者还需要忍受高菜价一段时间,因为蔬菜毕竟不是工业品,提高产量有时候更多要看“天的脸色”,短时间内提高产量很难。另一方面,随着春节临近,市场需求量也在增加。
蔬菜大棚
日产三四百斤的大棚雾天减产一半
15日凌晨3点多,户外雾气蒙蒙,偶尔传来远处几声狗吠和鸡鸣声。济阳蔬菜重镇——— 曲堤镇一黄瓜蔬菜大棚内,一束手电光透过湿冷的雾气,在大棚里缓缓移动。菜农老王挨个查看黄瓜秧,看有没有可供采摘的果实,每逢碰到一个他都微微一笑,小心翼翼摘下来放进随身携带的筐子里,然后继续寻找。“现在产量低多了,见着一个就跟个宝似的。”老王说,前一段时间大雪让气温骤降,最近接连雾霾天气又见不着太阳,都严重影响黄瓜生长,以这个占地2亩的大棚为例,过去平均每天能产三四百斤,现在一天能摘100多斤就不错了。
为最大限度保存大棚内热量,促进黄瓜生长,老王一连几天都没有撤掉覆盖在大棚上的草苫子。“其实一旦有太阳,应该把草苫子撤掉,这样棚内温度会高一些,但雾天根本见不着太阳。”老王媳妇说,草苫子作用也有限,毕竟地面温度很低,不适宜黄瓜生长,这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
产量降低,按照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价格自然会相应上涨,但幅度有限。据介绍,大幅度降温前,当地黄瓜收购价在每斤1.7元左右,现在产量降低了2/3以上,价格1斤只涨了0.3元。老王面临有价少货的窘境,像在油锅上煎,但又无计可施。
事实上,产量低还不是老王最担心的,大不了少挣点儿钱,日益临近的病虫害才是心头大患,极端情况下会让老王血本无归。据介绍,每逢阴雨或者雾天,持续时间长了黄瓜就会长病,比如灰霉病、霜霉病等。当地政府部门也会适时提出预防病虫害的方法,比如棚内湿度高了可以人工吸湿,在行间撒一些稻草、麦秸、草木灰等吸附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