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缺打折释放消费快乐 双十一未必一年最低价
摘 要:“双十一”为何与“光棍节”的感情因素渐行渐远,逐渐演变为一个全民购买欲大爆发的节点?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网购正成为主要购物平台,多数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一旦进行打折优惠活动,消费潜力释放在所难免。加之网络平台奉行的“短缺”打折策略,所以被网络平台选择的一天,就会引爆购物狂潮。
“双十一”为何与“光棍节”的感情因素渐行渐远,逐渐演变为一个全民购买欲大爆发的节点?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网购正成为主要购物平台,多数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一旦进行打折优惠活动,消费潜力释放在所难免。加之网络平台奉行的“短缺”打折策略,所以被网络平台选择的一天,就会引爆购物狂潮。
京东联席董事长赵国庆说,“双十一”的兴起,究其根本原因是网络购物的用户体验最终吸引了消费者,消费者的选择决定了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
“传统的商城打折是商家为了促销自己的产品,而‘光棍节’是通过释放消费者的消费快乐来引导商家进行价值创新生产的。”马云[微博]则表示。
2013年的“双十一”,电商平台无疑从“造节”走上了“过节”。突破300亿元几无悬念——数字轰动的背后,也暴露出排他竞争、明降暗涨、透支消费等众多问题。表面上看似价格争夺,实则是新旧商业模式的交锋和融合。面对商业变革,唯有服务和价格兼优者,才是终极赢家。
不过,必须承认,“双十一”光棍节为电商狂欢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双十一”购物狂欢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电商制造的节日逐渐因知名度和认可度而拥有了一丝文化的意味。
电商在“双十一”期间最大的杀手锏,就是所谓“绝对低价”。天猫[微博]造节,各大电商平台也不甘寂寞:平台之间的“排他化”竞争,暴露出对这一轰动数字的“你争我夺”。业内人士表示理解但不赞同。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说,虽然排他性经营是企业的权利,但是这种做法未必明智。在开放的互联网行业,依赖压制商家的经营方式也是难以持续的。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购之所以诱人,正是由于它省去了传统卖场的进场费、运营费、促销费和“提点”,而这部分成本占到商品成本的近三成。
通过电子银行等新型支付手段将消费延伸至更偏远的地区,将“宅男宅女”的消费刺激出来,“人造节日”的背后,也让人们看到中国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
专家测算,如果按照年均40%增速计算,预计“十二五”末我国网络消费交易额将突破3万亿元。如果电商也走上“坐地收钱”的老路,与传统商场收进场费就并无区别,优势也将不再。
“目前电商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思维上更像传统渠道,追求低价走量。”姜奇平直言不讳地说,但互联网最大长处不在比价,而是实现差异化。
毫无疑问,电商拿走的这块“蛋糕”,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传统商场。对于线下商场而言,购物节甚至类似“生死劫”。巨大冲击面前,一些商场主动放低身段打出“甘当试衣间”的旗号,鼓励消费者前来拍价签、抄货号,试图分一杯羹。专家认为,传统企业需尽快降促销费、进场费等各种费用,减库存成本,提升体验效果,改变固有管理模式,方能抵御来势汹汹的各方挑战。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认为,“双十一”带来的盛宴,消费者关心的并不仅是购买方式,更是购买成本、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品质。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的服务者,才是未来的大赢家。
卖家发帖披露定价秘密 称“专柜价”可随便填
“11·11”未必是一年最低价
本报讯 (记者蚁畅、王浩)昨日“双十一”,购物也疯狂,不少电商网站纷纷
- 双十一淘宝理财销售平淡 互联网金融模式尚缺位(2013-11-12)
- “双十一”卖得最火的是内衣 叠起来有3个珠穆朗玛峰高(2013-11-12)
- 备战双十一 购物狂打造温暖客厅(2013-11-12)
- 阿里巴巴员工? “双十一”首位收货买家遭网友质疑作秀(2013-11-12)
- 媒体四问“双十一” 吁消费者擦亮眼睛防被“坑”(201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