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豆芽生产黑幕:违规添加激素成行业潜规则
摘 要:进入冬季,豆芽又迎来销售旺季。作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菜,近年来豆芽涉“毒”事件屡屡发生、重复上演,违禁使用添加剂甚至成为行业“潜规则”。
进入冬季,豆芽又迎来销售旺季。作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菜,近年来豆芽涉“毒”事件屡屡发生、重复上演,违禁使用添加剂甚至成为行业“潜规则”。
“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调查中发现,容易导致儿童发育早熟、女性生理改变、老年人骨质疏松并有致癌可能的AB粉,容易导致黏膜损伤甚至出现高氯血症的漂白粉,会影响视力、肝脏、肠胃而且长期食用可能造成多种癌变的保鲜粉等,都被一些豆芽加工作坊滥用。
突击豆芽“黑作坊” 违法添加触目惊心
白亮水嫩、肥胖无根、秆美茎直……菜市场上很多豆芽因为“卖相好”受到一些消费者青睐,岂不知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却“厚味腊毒”。
11月6日,记者根据线人举报,来到天津蓟县邦均镇石人庄村公路旁一个无证的豆芽加工作坊。只见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用黑布蒙住窗户,门口搭着厚棉被。进入屋内,只见污水横流,刺鼻的药水味扑面而来,数十个大水缸里装着满满的豆芽,大都没有根须,颜色极白,房间里摆放着漂白粉和AB粉。
“祖祖辈辈都干这个,添加这些东西,都是行业心知肚明的现象,没什么新鲜的,也没听说做个豆芽还要办证。”作坊主张永贵承认说。
随后,记者又驱车30多公里来到蓟县马伸桥镇北赵各庄村的一处作坊,该作坊距离主干道不足20米,没有任何消毒、隔离设施,屋内密密麻麻摆放了70多个大塑料桶用于发制豆芽,清洗豆芽就是在屋前的一口水泥池里泡一下,里面的半池水已经污秽不堪。
记者捞起一把已经清洗好即将上市的豆芽,发现每根豆芽都白白胖胖,几乎有大半根铅笔一样粗。在屋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赫然摆放着无根水(6-苄基腺嘌呤植物生长调节剂)、AB粉、防腐剂等非法添加物。
“添加了这些东西,豆芽光亮粗壮、茎秆笔直,卖相很好,反倒受欢迎。不加就不好卖。”对于生产中的非法添加,作坊主刘兴国毫不掩饰,“一天产量要四五百斤,没见谁吃出毛病来。”
夜幕降临,在线人的指引下,记者又在蓟县渔阳镇管驿村发现了一处加工“问题豆芽”的作坊。这个作坊过去三年虽多次被查,但始终未封,日产近300斤豆芽。在这里记者同样发现了勇于违法添加的无根水和亮白剂。
在这三处作坊,接到举报的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警方的执法人员共查获“问题豆芽”约4.2吨、漂白粉1袋、无根水3瓶、AB粉140余袋、防腐剂10袋、001亮白剂30余袋。
“潜规则”风行 “毒豆芽”不绝
“毒豆芽”的背后,是不法商人的唯利是图。刘兴国告诉记者,正常情况1斤黄豆能发出7斤黄豆芽,1斤绿豆可发10斤绿豆芽;添加激素等后,一斤黄豆可发豆芽10斤,绿豆则可发14-15斤,产量提升40%,而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腐烂期延长不少,外观、口感都不错,到了市场上特别好卖,毛利高出正常豆芽50%以上。“有钱赚,大家自然都这么干。”
看到其中“商机”的不仅仅是豆芽生产者。记者发现,“毒豆芽”的生产已经达到了上下游产业联动的程度,添加剂生产者对使用方法都有详细说明。例如查获的“绿豆专用灵”,说明书上写着,取5克,可处理干绿豆10市斤,一次性浸种或拌种即可,可配合豆芽无根激素,优质AB粉,豆芽速长王,同时浸泡豆种或拌种。
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于羚介绍,自从今年5月份以来,天津开展了“食品安全百日行动”和“亮剑行动”,共查处问题豆芽生产作坊
- 网友曝驾照考本潜规则:花钱买本 开车靠自学(2013-11-11)
- 十大网购消费潜规则:超低价背后先涨价再打折(2013-08-22)
- 网购消费潜规则:“买家给差评遭报复”上黑榜(2013-08-21)
- 中低档白酒勾兑潜规则盛行 包装却普遍装“纯”(2013-07-30)
- 国内六成液态奶系奶粉冲兑?冲兑成奶业潜规则(201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