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品牌美即十年路:从未在韩国销售的韩国面膜

http://www.e23.cn2013-12-0921世纪经济报道

    摘  要:“傍洋”已成为不少本土化妆品企业选择的捷径。少数“洗白者”的身后,是更多打着国外公司“监制”、“品牌管理”、“授权”的假洋品牌,在市面上多不胜数。

进行“修正”,更换外包装、广告语,大量删除网络上的“韩国品牌”宣传广告,还在去年4月将原包装上的“韩国美即株式会社授权”更改为“美即控股有限公司授权制造”。

  “他们(假洋品牌)现在更喜欢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说辞,并大量使用外国模特,营造出一个洋品牌的假象,但其实它主要的成本都花在广告上。”职业打假人王海认为,假洋品牌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其抓住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不信任的心理。

  事实上,像美即、碧斯、嘉媚乐、温碧泉、丸美等较为知名的日化品牌都曾经被人质疑是假洋品牌,而在屈臣氏、千色店以及普通精品化妆品店,不知名的假洋品牌就更加泛滥。

  雅兰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毅彬曾对媒体坦承,碧斯在上世纪90年代曾试水日化线,但因局限于内部基因不完善以及对市场的顾虑,计划最终搁置。

  去年,王海曾经质疑碧斯是假洋品牌,但最终仅能以消费者名义起诉碧斯涉嫌虚假宣传。“化妆品造假的情况,第一是成分有问题,有违禁成分;另外一个是功效,夸大虚假宣传。”王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国内没有专门针对假洋品牌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靠《广告法》和《产品质量法》来规范企业的日常生产和销售行为。但由于违法成本过低,导致假洋品牌难以杜绝。

  据了解,去年12月12日,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对某消费者起诉碧斯化妆品公司欺诈案作出一审判决,碧斯化妆品公司败诉,需退回及赔偿原告合共2948元。但碧斯公司不服上诉,目前该案件二审仍未有结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