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不好也是一种病 先监测、诊断再治疗
摘 要:这些错误的认知和做法,让很多人的睡眠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更多的人,甚至认识不到这是睡眠障碍的表现,是一种病!既然是病,就该诊断并治疗。然而,形形色色的睡眠问题不是一剂安眠药就能包治的,必须先诊断,做睡眠监测,再对应治疗。
赖?非也
对睡眠的六种错误认识
误区一:睡眠越多越益健康。一些上班族喜欢在双休日“补觉”,后来却发现在双休日还没有平时的精神状态好。专家认为,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差异很大,与人的性格、健康状况、工作环境、劳动强度、个人的睡眠习惯等许多因素有关。有5%的人每天睡眠只需6小时以下,而人群中还有5%的人每天需要睡眠10小时以上。大多数人每晚睡眠时间为7-8小时。
误区二:做梦是没有睡好。梦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现象,每个正常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每晚大约做4次梦。如果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好,就不能认为没有休息好。
误区三:饮酒可以催眠。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睡前喝点酒,认为这样能很快入睡,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在睡眠中,酒中的有害物质在体内积存,毒害身体,还伤害视网膜,会使身体适应能力下降。
误区四:睡眠障碍不是病。据了解,有8%的人在一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睡眠不好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已达到疾病的程度。对于少数睡眠障碍者来说,有可能是某些尚未显露出来或是已经出现的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
误区五:不需要午睡。午睡对于协调生理时钟和24小时周期是有帮助的。但午睡时间不可过长,以15分钟为宜。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防止早衰,使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减少30%。
误区六:吃安眠药必定会有依赖。很多患者对谈安眠药色变,拒绝用药,结果病情越来越重。若连续几天确实睡不着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用一些药物帮助入睡是没问题的。医学发展到现在,很多副作用小的新型镇静催眠药物不断面世并投入临床使用,一般都不会形成依赖性,安全性也较好。而且,失眠死扛着不吃药,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比吃药要大得多!睡眠是人必不可少的一个生理需求,失眠时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休息,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身体功能受损、体质下降,白天精神身体疲累,引发焦虑、抑郁障碍等影响工作与生活。
哪些睡眠问题
需要作睡眠监测?
一、慢性失眠或难治性失眠
引起慢性失眠(失眠超过6个月)的原因非常复杂,而每种类型的治疗原则各有差别;而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失眠,其原因可能为更复杂的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引起的,都需要作睡眠监测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二、白天瞌睡
若有在白天无论在什么场合和时候下都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瞌睡或想睡,甚至伴有睡眠麻痹、入睡前出现生动的梦境或者在情绪激动时无力、摔倒等症状;夜间入睡前或睡着后踢腿或腿部抽动甚至因此难以入睡或半夜醒来,导致白天瞌睡;夜间打鼾,白天瞌睡;每天睡眠总时间较其他人过多,睡眠过多伴有进食量增加等。
三、夜间行为异常
包括睡行症(梦游症)、夜惊症(入睡后一段时间一声惊叫后突然从床上坐起但事后无法回忆发生的事情)、睡瘫症(刚入睡时突然感觉到自己手脚不能动、无法发声)、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睡眠时出现与梦境相关的踢腿、殴打同床的人等动作);夜间梦语、磨牙、夜间遗尿、做恶梦等。
- 室内空气监测硬件频亮相 如何选购看“三关”(2014-05-29)
- 今年奶粉等食品监测 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地市(2013-03-15)
- 音乐治疗师推荐上海安居花苑参选“海尔小区”(2013-07-11)
- 网购进口药治银屑病反致银中毒(2013-01-17)
- 在济南中研银屑病医院住院期间 交费卡莫名少了13000元(2013-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