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文化道地传承 滋补国宝东阿阿胶
摘 要:岁月留痕,时光如白驹过隙,湮没人事风尘,只有那些对生命价值产生长远影响的事物,才能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东阿阿胶,起于商朝,始载于汉时《本草》,盛于清代。嘉庆年间,东阿县同兴堂胶庄,因创立“九九炼胶法”而名声大震。道光六年,依此法炼制之阿胶被赐封为:宫廷贡胶。其血脉代代相传,即为今日之滋补国宝——东阿阿胶。
岁月留痕,时光如白驹过隙,湮没人事风尘,只有那些对生命价值产生长远影响的事物,才能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东阿阿胶,起于商朝,始载于汉时《本草》,盛于清代。嘉庆年间,东阿县同兴堂胶庄,因创立“九九炼胶法”而名声大震。道光六年,依此法炼制之阿胶被赐封为:宫廷贡胶。其血脉代代相传,即为今日之滋补国宝——东阿阿胶。
东阿阿胶,是正宗道地阿胶代名词,是传承三千年养生精华的滋补国宝,是由中国唯一道地阿胶生产基地生产的阿胶。
时令进补孕育致天依人养生文化
古老而深邃的中华养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关爱。“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黄帝内经》)。几千年前,华夏祖先就已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体的机能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

众所周知,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民间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此时科学养生可扶正固体、培育元气,增强体质和抵抗力,更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作为养生大国,历史上中国人在冬季特别是冬至节气开始,都有进补阿胶的养生传统。
我国服用阿胶的历史由来已久,阿胶是历代名医大家的必用之物,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大宝”。在2014年第8届冬至阿胶节暨阿胶滋补论坛上中国中医科学院于智敏教授讲到,“从阿胶的剂型来看,中医讲究不同的药物剂型有不同的作用,汤者荡也,治大病之用;丸者缓也,治慢病用;胶者胶也,缓缓滋补,特别符合冬天季节绵长,人体对滋补药物的吸收需要缓慢、持久,需要沉潜;从阿胶的组成来看,阿胶由驴皮制成的,正是中医所谓的‘以血肉有情之品,补血肉有情之躯’;从阿胶的颜色来看,好的阿胶色如琥珀,时间长了以后泛微黄;色赤者入心,阿胶色似琥珀入心,养血、补血、活血、调血;微黄入脾,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有非常好的作用。”于教授从中医理论以及阿胶的特性上很好的阐述了冬令进补阿胶的好处,这也正是国人几千年来服用阿胶滋补的习俗经久不衰的原因。
源远流长缔造滋补国宝道地阿胶
“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唐代诗人肖行藻的这首古诗,描述的是杨贵妃服用阿胶养颜驻术倍受恩宠的故事。

据史料考证,阿胶的应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阿胶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补血圣药”、“滋补国宝”,历代《本草》皆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为“圣药”,我国首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称其“久服,轻身益气”。
一方水脉,一方乾坤。东阿出阿胶,东阿之外,只有驴胶,非阿胶。这犹如长白山人参、西藏冬虫夏草、霍山石斛一样,地域性决定了原产品的道地和不可复制,李时珍《本草纲目》曰: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曰阿胶。”
东阿之水乃阿胶之魂,也是阿胶区别于驴胶的关键所在。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东阿亦济水所经,取井水熬胶,谓之阿胶。”东阿地下水得天独厚,系济水的地下潜流,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东阿水文地质单元。清朝大医学家陈修园说,“人之血脉,宜伏而不宜见,宜沉而不宜浮”,以“清而重、性趋下”之水炼胶,正与血脉相宜。
驴皮是阿胶之宝。阿胶用料考究,以成年乌驴皮为最佳,且必须用整张驴皮炼制。否则,药性不全。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阿胶以乌驴皮得阿井水煎成乃佳尔”。古人认为黑色属水入肾,可补先天之本,黑驴皮更容易吸收阳光和热量,代谢旺盛,驴皮中的营养物质储存丰富,滋阴补肾效果更佳。
药王医圣们经过历史长河的验证,道出了阿胶的正宗源头。正宗阿胶三千年从未离开东阿县,坚守的就是阿胶正宗道地的品质。一方山水一方宝,东阿阿胶就是靠着这种天时地利的优势,加上精细的制作工艺,造就了传承千年的滋补国宝。
- 冬令进补来年打虎 阿胶缘起东阿传承千年(2014-12-30)
- 三九严寒滋补正当时 阿胶特惠错过等一年(2014-12-29)
- 2014冬至阿胶节暨阿胶滋补论坛开幕(2014-12-26)
- 冬至吃什么微博热议,阿胶滋补季万人讨论(2014-12-23)
- 东阿阿胶5年9次自杀式涨价 称价格上不去一直赔钱(201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