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石家庄槐底20年蝶变记 打造“怀特商圈”商业板块

http://www.e23.cn2015-02-09中国网

    摘  要:槐底社区,位于石家庄市裕华区,总占地1600亩,总人口7600人。从1994年到2014年,槐底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开放包容的胸怀、锲而不舍的毅力,突破思维瓶颈,拓展发展空间,书写了一段传奇。

而是甲方请施工队吃饭。请人家多费点心,保证工程质量。

  从回迁楼开槽那一天起,陈玉信强调最多的,就是质量问题。他说,一定不能让老百姓戳咱们脊梁骨,不能让子孙后代说咱们无能。为了保证质量,他和同事们对每个原材料都认真审查把关,对每个技术环节都督导到位,对每一个发现的问题都不放过,限期整改。为了保证建筑质量,他们甚至不惜提高成本,比如单位体积捆扎钢筋的密度,基坑的深度和抗震强度,远高于国家标准。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槐底也一刻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为了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集体出钱为家家户户订了《燕赵晚报》等报纸,1995年创办槐底电视台,每天播放《槐底新闻》、《村务公开》等自办栏目。2009年,又对电视台进行升级改造,引入广播级的采、编、播设备。2010年,电视台组织热爱文艺的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拍摄了《咱村里的事儿》系列电视剧,受到居民的欢迎。2002年创办《怀特报》,免费发放到每一个家庭,大事小情居民一目了然。在城中村二期改造工程中,将建成全省最大的占地63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的社区文化中心。

  从1997年起,每年举行运动会,以前只是居民参加,后来改成怀特运动会,商户也组团参加进来,树立了“怀特一家人”的意识。秧歌队、腰鼓队、管弦乐队、书画社、摄影社经常活跃在群众中间,传播着精神文明的火种。2011年7月,槐底建成1200平方米的村史展览馆,对居民进行“饮水思源、致富思进”教育。孝老爱亲、敬业爱岗、明礼诚信、崇尚科学、助人为乐、扶危济困、遵纪守法的道德风尚在槐底村如阵阵暖流,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以前,槐底也有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特别是办白事,讲究放大炮、穿大孝,既费钱,又扰民,还不安全。在城市化进程中,槐底提出,要用新民俗取代旧民俗。从2006年起,不管谁家,不准放大炮,不准穿大孝,一律戴黑纱。凡遵守规定的家庭,一次给予3000元的“文明贡献奖”,违反规定的给予经济处罚,从年终福利费中扣除。一开始居民不理解,干部还得登门做工作,可过了不久,居民都反映,这种方法好,既省钱又庄重,杜绝了攀比心理。

  从1997年起,槐底经常组织居民外出观光旅游,这已经成为居民的“特殊福利”。走出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2000年4月,包租旅游专列组织800名退休职工下江南,到苏沪杭旅游。2002年游大连,2005年5月,包租20架专机,1100名退休职工赴香港、澳门旅游。一位老人还特意写了一首打油诗:“怀特红装染江南,港澳观光心里甜。千人飞天创奇观,深情厚谊暖心田。造福于民惠百姓,岁月如歌业如磐。”

  2006年10月,裕华区委、区政府为表彰槐底的突出贡献,奖励领导班子30万元。陈玉信等“两委”成员决定,24万元用于居民福利,其余的6万元捐赠给《石家庄日报》发起的“新闻助学”活动,资助了20名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上大学。

  2014年的元旦,退休居民是在海南省五指山度过的,这次他们不是以游客的身份而是以主人的身份来的,住在怀特人自己建造的“彩云飞”度假村,尽享椰风海韵,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与自豪。

  陈玉信的手机没换过号,手机、办公室电话向群众公开,群众有事随时可以找到他。他不仅“听”电话,而且办实事。

创业的艰辛没有让陈玉信流泪,但面对老百姓拥戴和信任的目光,却使他热泪满眶。陈玉信落过三次泪:第一次是在1997年党总支换届选举时,当他以全票再次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网络编辑:张晓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