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租金便宜、商住两用、客源充足……近年来,随着沿街商铺租金水涨船高,住宅小区的商用优势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店铺和公司开进了居民楼,装饰公司、棋牌室、辅导班、美容店等等,“住改商”现象愈演愈烈。
可才能从事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则由环保部门监督管理;噪音扰民等问题,治安处罚权又在公安部门;室外乱搭乱建归城管部门,而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又涉及房管部门。最终,哪个部门都无法彻底解决,住改商问题依旧成为管理顽疾。
以小饭桌“住改商”的问题为例,在监管方面就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管理小饭桌的事情很复杂,对家庭式‘住改商’小饭桌的监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济南小饭桌由好几个部门共同监管:质监部门负责生产环节,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卫生,城管部门负责室外环境卫生,而扰民问题处罚权又在公安部门等等。
“在实际工作时,住改商又往往存在很难界定的问题。”济南市城管执法局社会动员处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来说,封闭式的小区还是以物业管理为主,开放式的小区中居民大多通过居委会进行协调。既然选择在小区进行经营,居委会和物业就应该起到监管作用。但记者了解到,小区所在当地居委会或物业,因为没有执法权,对于业主举报扰民问题,也只能上门进行劝导,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还有很多商户没有办理执照就违规开店,工商部门都管不了,我们物业怎么去管理?”文化西路某住宅小区物业负责人表示。
如何解决
多部门联动分类管理分片整治
存在多年的“住改商”顽疾该如何解决?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济南目前存在大量“住改商”情况,是在过去搞活经济的背景下,相关部门放松了审核而导致的。首先应该从源头治理,工商、卫生等部门在审核办理相关手续的过程中把好关,杜绝乱审批和乱开口子的现象。同时应由工商部门牵头,联合公安、卫生、环保、街办等多部门组成一个较为固定的综合治理机构,实行长效管理,强化执法,将“住改商”违规问题坚决挡在门外。对于一些无证经营的黑商户,应该加大排查力度,不能助长无证经营行为,这不仅是对正常市场秩序的严重冲击,也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行为。政府也应出台相应的办法,加大对房主违规改变住宅使用性质的处罚力度,让非法“住改商”远离住宅小区。
千佛山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明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要整治“住改商”问题,首先要将其纳入完善法规条例,明确执行的细则和规程,让居民维权有法可依,让部门执法有明确依据,同时也要尽可能地降低维权成本和执法成本。对多年积累的“住改商”顽疾,建议制定一个明确的时间表,采取分类管理、分片整治的方式,通过社会各界和各执法部门的联合行动坚决彻底地加以取缔和制止。
自去年年底,济南市发布34条措施降低创业准入门槛以来,全市兴起一股自主创业热潮,越来越多的店铺和公司看中“住改商”的商业优势,再次涌向居民楼。
另一方面,不少拥有“住改商”否决权的居委会或物业,害怕日后产生矛盾及问题,大多采取“因噎废食”的态度,一律不再批准“住改商”。这又导致很多想通过正规途径创业的人,面临无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尴尬局面。
遭遇困境
有政策支持办证咋还这么难?
家住东泺河路梁府小区7号楼的侯天,最近打算自主创业开网店,在阿里巴巴上经营玩具批发业务。因涉及办理个体营业执照,侯天打算把自家住宅登记为经营场所。
巧合的是,去年年底,济南市政府转发《关于发挥工商职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